10月18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下簡稱:酒博會)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期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兼職副會長、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酒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無論是在燦爛的東方文化土壤里,還是在浪漫的西方文化世界里,都少不了美酒的記述與傳說。長期以來,中國酒類產業為推動全球酒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貢獻了應有的力量,在全球酒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產業價值。
對于這個結論,王延才提供了一組數據:“中國是美酒的故鄉,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酒類生產及消費大國,其中白酒、啤酒、葡萄酒的消費量均為世界第一。今年1-8月,中國釀酒行業總產量3990萬千升,其中飲料酒產量3533.63萬千升,同比增長0.23%。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487億元,增長8.06%;實現利潤1045億元,增長18.70%。”
品質是一個產業常青的最基本要求,中國酒業的快速發展,也是其對獨特的原料、水源、土壤、氣候、微生物的生態環境等美酒釀造關鍵因素的嚴格把控。作為早已演變成全球消費者判斷酒類品質優良與否的最重要標準,“產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為此,中國酒業協會多年來不斷致力于“中國白酒之都”、“中國白酒名城”、“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等系統性產區工程建設,以“產區”推動酒類產業持續繁榮。基于此,中國酒業協會在2017年評選了“世界十大烈酒產區”,為世界烈酒產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實現共融發展找到了新坐標;2018年在“世界十大烈酒產區”的基礎上評選出世界13大烈酒品牌,讓全球酒類產業在新時代發展進程中如何定義名酒價值,在全世界視野下如何提升產區建設、打造品牌等方面有了全新認知。
談及名酒與產區之間的關系,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認為,產區之名源于名酒之名,名酒之名源于產區之本,兩者相互依存,互為支撐。目前,中國酒業協會在全國共建培育的釀酒產業特色區域共有14個。包括中國酒都宜賓、宿遷、紹興,中國酒城瀘州、秦皇島,名縣安丘、枝江;產業基地巴彥淖爾,邛崍、佛山等。
宋書玉認為,推動名酒產區高質量發展,應緊緊圍繞產區標準體系建設,產區立法,產區文化,產區人才,金融,科研,市場全面推進。由此實現123產業融合,產業鏈建設,從而全面提升產區價值。特別是要緊緊抓住以酒莊建設為代表的商業新模式,比如酒地標,酒商業,酒旅游,酒會展等。這也需要協會、政府、名酒企業三方協同推進。
開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對榮獲“中國輕工釀酒行業十強企業”進行了頒獎。據了解,此次頒獎源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在去年開展的2018年度“中國輕工業行業十強企業”評價工作。評價工作以企業自愿申報為基,由各輕工行業協會對企業數據審核并推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對參評企業2018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主管業務收入利潤率及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四項指標進行統一評價打分。
獲得“中國輕工業釀酒行業十強企業”稱號的公司有: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糧酒業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勁牌有限公司中國紹興黃酒集團。
據了解,為推動酒文化的融合,加強不同酒企之間的溝通,在酒博會期間,除酒產品的展示外還將舉辦20余項重磅活動。這些活動將在18日-20日期間連續舉辦,內容包括“全國理性飲酒宣傳周”、“解碼數字營銷趨勢”、“金融視角解讀白酒行業”、“回應濃香白酒痛點問題”等重點議題。(沈美)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