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慎生食”應成共識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19






      近期,健康衛生的飲食習慣被一再強調。多地疾控中心還為此發出一些重要提醒,要求充分煮熟食物,避免生食或食用加熱不徹底的海產品;建議生熟分開,使用生熟兩套案板、刀具、容器等。

      生食,在近現代的中餐食譜中并非主流,其中既有中國人“食不厭精”,重視烹調技藝的飲食習慣作用,也不排除是出于衛生消毒的考量。過去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和各類科學實驗反復證明,生食常含有很多致病微生物和病原體,即便是在現代的科技和衛生技術下,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食品處理的規范,諸如冷凍處理的方式降低食品安全風險,但無法確保“零風險”。因此,加熱作為食品消毒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能夠有效讓病毒失去活性,相對又簡單易行,對于大眾而言不失為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的最佳選擇之一。

      小心駛得萬年船。疫情期間,安全是首要目標,是重中之重。比如說,雖說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間宿主,但自“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報道發出,多地商超就紛紛對三文魚產品做出下架處理,從如此快速的反應中,我們不難看出防風險的優先級是在其他考慮因素之上的。生食亦是如此,或許有人癡迷生食的鮮美,有人認為生食不易破壞食物里的營養物質,但在個人健康和公眾衛生安全面前,是不是可以先將這些更細化的追求“放一放”?畢竟,沒有健康的身體何談對美味和營養的享受?

      “吃熟食不生食”的飲食建議,同戴口罩、勤洗手、使用公筷等看似細微的衛生習慣一樣,對于加強當前的疫情防控而言,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防護作用,很大程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對于長期的公共衛生環境來說,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化之功,幫助民眾逐漸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享受健康生活。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