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企分化加劇 巨頭搶灘低溫液態奶市場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21





      截至目前,16家乳企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績單(不包括上游牧業公司)。從整體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乳企"賺錢能力"分化明顯,液態奶企業凈利潤多出現下滑,以奶粉為主業的乳企上半年日子則好過很多。


      此外,隨著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龍頭企業品牌效應將進一步增強。


      液態奶企業凈利下滑


      在16家乳企上市公司中,有10家乳企以液態奶為主業,其中9家出現凈利潤下滑。


      中國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在16家乳企上市公司中,有10家乳企以液態奶為主業,其中9家出現凈利潤下滑。伊利、光明乳業、皇氏集團、燕塘乳業都處于"增收不增利"的狀況,而凈利潤下滑最為明顯的是皇氏集團,凈利潤下滑幅度達94.68%。


      此外,一些液態奶企業甚至出現營收、凈利潤雙下滑,包括蒙牛、三元、新乳業、莊園牧場、科迪乳業。例如,龍頭乳企蒙牛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分別下滑5.8%、41.7%;深耕北京市場的三元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分別下滑18.43%、155.06%,區域乳企科迪乳業營收、凈利潤大幅下滑70.67%、170.09%。


      業績增長的液態奶企業只有天潤乳業,其營收、凈利潤增幅分別為7.22%和3.32%。不過,這是天潤乳業自2014年以來,半年報中營收、凈利潤增速首次回落到個位數。


      對于液態奶企業凈利潤增速多呈現下滑態勢的原因,乳業專家宋亮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核心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消費者外出和節日饋贈減少,液態奶企業庫存積壓嚴重,不得不降價促銷、清理庫存。而疫情后消費受到影響,導致企業促銷時間被拉長,影響了企業的"賺錢能力"。


      中國商報記者此前走訪北京市場時發現,3月以來,伊利、蒙牛等品牌的常溫奶產品經常出現打折促銷現象,有的降價幅度甚至達到50%,而近兩個月以來,液態奶打折促銷的范圍還擴展到了低溫奶領域。


      令人關注的是,同是以液態奶為主的龍頭企業,伊利與蒙牛的業績表現迥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伊利營收同比增長5.45%,凈利潤同比下滑1.09%;而同期蒙牛營收同比減少5.8%,凈利潤同比下滑41.7%。


      中國商報記者查閱財報獲悉,今年上半年,伊利的液態奶業務略有下滑,但奶粉及奶制品、冷飲兩大業務收入都明顯增長,奶粉及奶制品收入增幅為51.5%。而同期蒙牛奶粉業務收入下滑46.2%。


      奶粉企業業績飄紅


      以奶粉為主業的企業大多業績飄紅,其中業績表現最好的是飛鶴、澳優乳業、貝因美。


      與液態奶企業不同,以"寶寶口糧"奶粉為主業的企業大多業績飄紅,其中業績表現最好的是飛鶴、澳優乳業、貝因美三大企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飛鶴營收、凈利潤增幅分別為48%、57%;澳優乳業營收、凈利潤增幅分別為22.6%、32.1%;貝因美的營收、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4.78%、135.22%。


      值得注意的是,雅士利出現了業績下滑,其上半年實現營收16.45億元,同比下滑5.9%。宋亮對此表示,目前我國奶粉市場競爭激烈,"變相降價"現象普遍,頭部企業市場布局更廣、終端推廣能力更強、應對風險能力更強,品牌力進一步釋放。而雅士利的品牌力不足,終端消費者教育也不完善,且缺乏明星單品,從而導致其收入下滑。


      業內人士認為,雅士利收入的下滑或與年初的"換帥"有一定關系。今年1月,雅士利公告顯示,自1月8日起,張平辭任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及授權代表;同時,閆志遠就任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及授權代表,為期三年。據悉,閆志遠此前曾擔任蒙牛集團助理副總裁、常溫銷售管理中心總經理等職務,但是并沒有奶粉業務相關經驗。


      巨頭入局低溫鮮奶領域


      蒙牛與可口可樂新設合營企業,雙方將共同生產和銷售巴氏奶;光明乳業聯手寶銀集團成立光明銀寶乳業工廠、銀寶光明牧業牧場,搶占低溫鮮奶市場。


      今年上半年,乳業的一大亮點為龍頭乳企在低溫鮮奶市場搶灘登陸。據悉,蒙牛與可口可樂新設合營企業落定,雙方將共同生產和銷售巴氏奶;傳統低溫鮮奶領域龍頭光明乳業也于不久前聯手寶銀集團成立了光明銀寶乳業工廠、銀寶光明牧業牧場。


      在低溫鮮奶市場中,保質期長于巴氏奶的超巴產品(保質期多為15天)被追捧。君樂寶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君樂寶去年推出的"悅鮮活"低溫鮮奶銷售較好,目前在北京、上海、河北等省(區、市)布局較廣。


      一直以巴氏奶生產為主的光明乳業也推出了超巴產品"新鮮牧場"。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推出的"新鮮牧場"主要通過便利店、奶站等渠道進行銷售,目的是阻擊競爭對手、擴寬公司的銷售渠道。今年上半年,"新鮮牧場"日銷量能達到300噸,帶動公司整體銷售實現兩位數增長。


      宋亮認為,實際上,超巴技術的成本比巴氏奶更高,而超巴產品受追捧一方面是因為巴氏奶的配送成本太高,配送半徑太短;另一方面巴氏奶對上游奶源要求較高。而以巴氏奶為主的光明乳業推出超巴產品是因為伊利、蒙牛、新乳業、君樂寶等都在加碼這個領域,光明乳業不想在這個業務上掉隊。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很多液態奶企業"賺錢能力"下滑,但今年以來,多數乳企資本市場表現較優,其中妙可藍多、新乳業、飛鶴、光明乳業、貝因美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都超過了60%。(記者 周子荑)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