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手機微信彈出一條消息,是來自南方客戶的豆腐訂單。王玉學打開手機一邊回復客戶,一邊把訂貨量寫在墻上的小白板上。
今年73歲的王玉學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鎮一家豆腐廠負責人,他從1983年開始做豆腐,憑借著好手藝,他的豆腐聞名鄉里。
王玉學說:“別看豆腐小,這里面門道可不少。水質、黃豆、手法固然不可少,更重要的是不能偷奸耍滑。”
地處山區的平山鎮轄內多河,土好、水好、空氣好,產出的大豆是做豆腐的優質原料。幾十年前,當地的豆腐就搭乘火車、汽車,賣到了哈爾濱市。
然而有一段時間,平山豆腐產業發展出現波折。當地老手藝人回憶說,銷量好了,有人就打起歪主意,偷工減料,影響了平山豆腐的名聲。
必須要講誠信。為了重塑平山豆腐品牌,平山鎮政府當時給經過認可的豆腐“背書”,符合條件的豆腐可以使用帶有特殊標記的包裝袋。此舉一推向市場,就受到消費者認可,慢慢地,平山豆腐品牌重新樹立起來。
據了解,平山鎮目前有60多家制作豆腐的作坊,年產各種豆制品約2000噸。平山豆腐有了名氣后,帶動種植業發展,全鎮的大豆種植面積提高到近2萬畝,促進農民增收。
為了保護品牌,平山鎮通過加強監管和認證,讓平山豆腐有了“身份證”。王玉學的豆腐坊已經獲得了當地政府部門核發的“小作坊核準證”和“生產經營許可證”。王玉學說:“有了‘身份證’后我們更加嚴格要求質量,城里的不少大飯店成了我的客戶,每斤豆腐能賣到6元到10元的好價格。”
去平山鎮旅游,吃平山豆腐正成為“新名片”。平山鎮鎮長沈恩倫說,平山鎮正大力發展豆腐產業,延長產業鏈,帶動種植業、旅游業發展,形成產業間良性循環。預計兩年內平山豆腐有望實現產值超億元,成為帶動百姓致富的支柱產業。
對于老手藝人王玉學來說,擴大規模是當下要緊的事。“目前每天200多斤的豆腐供不應求,再不增產就‘得罪’客戶了。”王玉學已經從南方買來新設備,準備擴建廠房,聘用專業人員管理,讓小作坊變成“有模有樣”的好企業。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