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份,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進入關鍵階段,部分省市發改委通知要求第二批“兩新”及第三批“兩重”開始申報。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第55次互聯網報告”),截至2024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11.0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6%。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和高速網絡的普及推動了視頻、社交、電商等互聯網應用的蓬勃發展。對算力中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帶寬、低延遲的網絡通信能力,以及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以應對海量用戶和數據的高效處理在2024年超長期國債項目中,一批算力中心處于快速建設階段。
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以推動技術創新、標準建立、資源建設以及行業應用。2024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各省市也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在政策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取得重要突破、產業融合應用加速落地、生態安全建設逐步建立。人工智能正逐步與傳統行業、新興領域融合,從而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釋放新質生產力。
隨著通用大模型的性能持續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持續豐富。在AI時代,技術的重心從連接轉向智能化,對IT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強大的算力,大規模數據存儲與處理能力,以及邊緣計算和分布式計算的支持,以滿足實時決策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據賽迪研究院發布的《算力網高性能網絡設備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4年中國通用算力規模達71.5EFLOPS(EFLOPS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同比增長20.6%;智能算力規模達725.3EFLOPS,同比增長74.1%。算力網高性能網絡設備市場規模首次超過100億元,達到103億元,其中在算力云側、國產高性能交換設備、CDN、端側加速路由網關的占比分別為25.5%、37.9%、30.5%、9.1%,平均年增速約為36.2%。 2024年3月,中國信通院發布《綠色算力技術創新研究報告(2024年)》指出,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于一體的關鍵生產力,是推動各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基石。自我國正式提出“雙碳”戰略目標以來,經濟社會對生產、應用和消費綠色算力提出明確訴求,預計在“十五五”期間,算力出海的需求日趨強烈。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深化實施,國內企業“走出去”的腳步逐漸加快。以東南亞市場為例,隨著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增長、互聯網應用滲透率的提升、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預計該地區的互聯網流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數字化和智能化是企業出海的重要手段。伴隨海外業務量的增長,IT基礎設施投入、性能以及是否能跟緊海外業務擴張速度成為出海企業的難點,另外由于不同國家的網絡質量差異較大,跨境網絡延遲速度與穩定性難以保障,如何獲得全球一致性體驗成為第一大挑戰,數據安全與合規也是企業在海外經營的關鍵風險。如何將業務快速拓展到海外,以及海外當地互聯網的性能、高可用性及安全性成為企業出海面臨的關鍵問題,從而帶動了對海外網絡、安全等業務的需求。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