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信研究院與北京郵電大學聯合宣布,成功完成業界首個高軌衛星標清視頻語義通信傳輸試驗。該試驗依托中國電信云網融合大科創裝置的高軌衛星試驗能力,基于雙方聯合研發的語義通信樣機,首次實現了與亞洲九號在軌衛星的星地間720P標清視頻穩定傳輸,為6G天地一體網絡與通智一體融合發展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
此次試驗實現兩大創新技術方案,全面超越傳統視頻傳輸模式:
一是自適應插幀語義通信方案實現傳輸效率3倍提升。基于原創深度幀差自適應算法,智能篩選關鍵幀并進行語義變長編碼,在不足1MHz帶寬條件下完成標清視頻高質量傳輸,所需帶寬僅為傳統H.264+5G LDPC鏈路方案的1/3,突破了衛星通信帶寬資源稀缺的瓶頸。
二是信源信道聯合編譯碼技術破解低信噪比傳輸難題。針對星地鏈路高損耗特性,創新性基于信道帶寬、無線信噪比等參數進行信源信道聯合編譯碼,并與關鍵幀編碼深度耦合,使標清視頻傳輸所需信噪比降低6dB。在典型星地鏈路信噪比約7dB環境下,傳統方案已無法傳輸視頻,該方案仍能保證多尺度結構相似性(MS-SSIM)>0.85的高質量畫面,解決了傳統通信的 “懸崖效應”。
國務院參事、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指出,作為面向6G通智融合的前沿探索,此次試驗首次驗證了語義通信技術在星地遠距離鏈路中的標清視頻傳輸可行性與性能優勢。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傅志仁表示,試驗成果不僅證明語義通信可顯著提升空天地網絡傳輸效率與可靠性,更為6G網絡實現“星地與通智”多要素融合提供了重要技術驗證,對推動衛星通信與地面網絡的協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在6G領域的協同攻關,加快推進語義通信技術標準化進程與應用落地。(鐘由)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