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產業何以帶動城市“出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20





      一首《早安隆回》的全網爆紅,帶火了湖南隆回這座縣城;電視劇《狂飆》的熱播,帶動取景地江門“出圈”……當前,一部電視劇或者一部電影帶“火”一座城市的現象越來越多。文化產業讓城市出圈的“密碼”越來越引起關注。


      出圈


      在“出圈”的城市,文旅產業迎來發展高峰。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七天,隆回縣共接待游客16.9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實現9485萬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長58%以上。在《狂飆》的取景地江門,多家旅行社推出跟著《狂飆》游江門的旅游線路。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受益于影視劇熱播及春節旅游熱潮,1月14日至1月30日,江門的相關景區消費人次環比增長近5倍。


      “隨著旅游業的迭代升級以及具有文化和旅游元素的影視劇的熱播,影視旅游正在成為一種旅游新業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楊曉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他認為,影視旅游的興起主要原因是文化資源的黏性,這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景區特色所展現出來的一種人文氣質。讓城市出圈的“流量密碼”是“優質的文化旅游資源+創新保護開發利用路徑+適宜有效的營銷手段”。


      北京大學教授王齊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城市要想“出圈”,有兩個典型特點:一是產品、地標性建筑、景觀一定要有特色,文化特質明顯;二是從規劃到建設,持續積累城市的軟實力。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史占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從深層次看,好的文化產品之所以能夠帶動一座城“出圈”,是其反映出時代的呼喚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在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外出務工人員心系家鄉,對家鄉的熱愛;地方特色的景致和優美的環境等。同時,也離不開媒體的大力推動和政府的支持等。


      融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正受到各地的普遍重視。文化產業如何更好賦能文旅,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楊曉東認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更好地賦能文旅產業,需要把握好以下兩點。


      一是保護傳承好人文資源,堅持保護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深入挖掘和闡釋優秀文化內涵,融入旅游業發展,納入旅游線路、融入旅游景區,提升旅游品位。


      二是拓展現有文化資源的旅游功能。例如,在推進大遺址保護利用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合理配套旅游服務功能。推動有條件的文博單位增強旅游服務功能,提高展陳水平。依托非遺館、非遺傳承體驗中心(所、點)、非遺工坊等場所培育一批非遺旅游體驗基地,推動非遺有機融入旅游產品和線路等。


      在王齊國看來,要加快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例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可以提高旅游項目的審美趣味;文化產業與高科技的融合,可以讓文化項目或文化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文化產業與金融的融合,可以讓經濟落后地區的文化資源變成文化產業。


      “創意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手段。要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的力量,通過價值驅動和審美驅動,賦能一、二、三產業,讓這些產業的發展更具有內涵、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王齊國說。


      史占中認為,好的文化作品,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不僅將帶動地方旅游業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社會風氣的改善,讓更多人關注法治建設、營商環境的完善、鄉村振興等國家政策導向的領域。在政府的引導下,引導社會資本的流向,激發產業投資新熱潮,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記者 郭錦輝)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