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戲曲”到“戲曲+” 中國戲曲文化周推動跨界融合“破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07





      戲曲藝術傳承面臨諸多新機遇、新挑戰,如何借力技術與其他藝術優勢合力實現戲曲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期七天的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吸引20個省份近50個優秀院團院校,圍繞梨園精品、梨園薈萃、梨園嘉年華三大板塊,聯袂奉上120余場演出、百余場次講座導賞對談、近200場次互動活動。從“+戲曲”到“戲曲+”合力推動“破圈”傳播,本屆戲曲文化周展現了一些新想法、新形式、新表達,架起了戲曲與青年觀眾之間的良好溝通橋梁。

      為了將優秀傳統戲曲送到更多地方,本屆戲曲文化周聯動山東郯城、福建廈門等戲曲資源豐富的城市設置分會場,多點聯動。同時,充分發揮線上演播便捷化的優勢,在“戲曲中國”等平臺對16場精彩的線下演出進行網絡直播,還展播了豫劇《蘇武牧羊》、越劇《紅樓夢》等14臺優秀劇目,讓觀眾透過小屏幕最大化地欣賞到舞臺細節,感受梨園文化。

      作為一大特色和亮點,本屆戲曲文化周推出了很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戲曲跨界融合活動。臺灣園、5號門廣場、北京園門前廣場驚喜上演“戲曲快閃”,從《戰馬超》中的“快槍”、《虹橋贈珠》中的“出手槍”到《國粹芳華》中的“彩唱”“舞綢”“武打蕩子”等戲曲絕技絕活一一亮相。“有些場面我光顧著看了,都沒錄像!明天還要再來一次!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內容這么豐富的戲曲快閃。”有現場觀眾直呼沒有看夠。

      知名歌手、戲曲名家、網絡達人聯手獻上的國風現場音樂會,將國潮體驗與戲曲藝術完美融合,讓觀眾感受到別樣浪漫。《天下第一角》沉浸式游園活動,通過“沉浸體驗+劇情推理+戲曲演繹”的娛樂項目,讓傳統戲曲藝術走近年輕人。

      此外,本屆戲曲文化周還推出了“戲曲周智慧平臺”小程序和“解鎖你的戲曲cp”線上游戲。“戲曲周智慧平臺”包括園內導覽、問卷調查、“天下第一角”互動游戲等多個板塊,讓觀眾更加“智能”地游園看戲、參與互動活動。而當游客進入“解鎖你的戲曲cp”線上游戲后,通過“心理測試”即可在戲曲世界里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他\她。

      “平時,我比較關注評劇在新時代的守正創新。本屆戲曲文化周是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讓我思考今后如何用可持續發展的格局和眼光來創造更優秀的劇目。”天津評劇院院長、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曾昭娟說,通過本屆戲曲文化周,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戲曲、愛上戲曲、推介戲曲、傳承戲曲,以文化自信引領戲曲藝術繁榮發展。

      中國戲曲票友大賽一直是票友的盛會。本屆戲曲文化周戲曲票友大賽,首次實現“零門檻”開放,參賽選手不限地區、不限國籍、不限劇種、不限行當,均可報名,受到了廣大票友尤其是青少年票友的熱烈歡迎。據統計,本次活動中,少兒選手占選手總數的46%,涉及20個劇種,顯示戲曲藝術正在獲得越來越多青少年群體的喜愛。

      本次票友大賽設置京劇、評劇等劇種,分為成人組、少兒組等組別,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票友參加。參與者熱情高漲,經過激烈角逐,胡松、賀爍嘉、韓香、楊淑雨、李政芳、崔宇萱共6位票友獲得金獎。同時,獲獎選手代表與學生戲曲社團、網絡戲曲達人等在陽光劇場也呈現了多場精彩節目。

      本屆票友大賽的一位選手說:“登上戲曲文化周的舞臺很有激情和動力,因為這里的氛圍感特別好,臺下座無虛席、熱火朝天,促使我更加全身心投入,在戲曲周的舞臺上常常會有超水平發揮。”

      本屆戲曲文化周還舉辦了戲曲行業展示交易會,促進民族樂器、優秀劇本、戲曲服飾等行業交流。面向游客,開展“以戲觀城”、戲趣梨園市集等活動,搭建戲曲特色消費場景,促進文化消費。在國風雅韻·戲曲行業交易會的樂泉二胡展會,展出的二胡種類有京胡、板胡、月胡等十幾種。“二胡始于隋唐,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次,我們從樂泉來到北京園博園參展,就是想借助戲曲周的平臺發揚二胡文化,讓戲曲周的觀眾在喜歡看戲之外,也能欣賞、關注民族樂器。”來自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的田寧說。

      據了解,本屆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結束后,還將在北京園博園、市內外專業劇場以及學校、街鎮等地,組織開展不同劇種的戲曲演出、曲藝專場、傳統樂器培訓、戲曲進社區、戲曲進學校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常態化活動。未來,中國戲曲文化周還將繼續擴大劇種覆蓋面,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348個劇種全覆蓋。同時,在總結前幾屆的基礎上,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走向國際,聯動全國廣大戲曲人共同擦亮這張亮麗的名片。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