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年味中喚起文化認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3-01





      元宵花燈映照著游人帶笑的臉龐,一眼萬年里,歷史在閃回,文化在述說。


      2024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地處鄉村和都市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年味濃、煙火盛。根據各地初步統計匯總,2月10日至24日,全國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觀眾達881.7萬人次。其中,圓明園、御窯廠、隋唐洛陽城、鄭州商城、秦始皇陵、大明宮、漢長安城未央宮7家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


      尋跡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很明顯的一個特點便是“文化味兒”愈發濃厚——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中擠滿了人;穿著漢服的年輕人自成一道風景線;舞龍舞獅在翻騰跳躍中送來祥瑞;游神、英歌舞等民俗活動火爆“出圈”……仿佛時間的車輪越是滾滾向前,人們反而越熱衷于從文化中體會況味、從傳統中獲得滋養。


      其實,這并不難理解,因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支撐著我們這個民族行穩致遠的自信所在,也是老祖宗留給后人、啟迪后世的智慧所在。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這是縈繞于習近平總書記心頭的叩問。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經受住了五千余載風雨洗禮的中華文明,絕對經得起時與勢的考驗,也積淀著引領我們走向未來的力量。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時,我們不能忘記五千年中華文明提供的深厚支撐;當國際紛爭推崇“稱霸”“強權”時,涵養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中國給出了“合作”“和平”的答案……世界越是喧囂,以五千年古老文明為支撐的我們越應該從容,因為這種堅定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而聚焦微觀個體,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樣啟人思考、充盈內在。在筆者看來,世界永遠令人焦慮,讀史卻是一種定力。這里強調的自然不是“讀”這個動作,而是指一切親近歷史、品析文化的行為。它能讓我們從現實的零碎中跳出,沉浸于跨越千年的廣闊世界;它能讓我們偶爾慢下來對抗“速朽”的價值觀,想明白心之所向;它也能喚起我們血脈中的文化認同,讓人們更緊密地凝聚。所以我們可以看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泡”博物館,不緊不慢,閑庭信步,只為靜下心來感受歷史的魅力。而當一些人感到迷茫時,“天生我材必有用”“輕舟已過萬重山”等古人之智慧,又總能解開今人之迷思。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才能更自信、更從容地走向未來,這一點于民族、于國家、于個人而言,皆是如此,概莫能外。


      轉自:浙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