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13





      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召開期間,“2024·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發布,還首次評選出“2024·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涵蓋出版、影視、文旅、新媒體等領域。梳理上榜名單不難發現,文化與科技融合已成為文化企業做優做強的動力。


      新技術激發新活力。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企業是主力軍。數字出版,動漫、游戲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在文化和科技融合背景下,新型文化業態加快發展,形成越來越多的新增長點。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2023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2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5%;文化新業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


      新技術帶來新玩法。科技賦能不僅能催生新的文化業態,還能延伸文化產業鏈,促進多業態融合發展。有的文化企業利用文生圖技術,提升內容制作效率;有的文化企業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以往需七八天才能制作出的大型3D場景,現在一天就能實現。同時,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文化企業還可以更快地了解潛在市場和受眾,從而調整策略,提高生產效率。這些不僅有助于提升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能為其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當前,面對不斷加速迭代的技術變化,不管是出版、發行、廣電、文旅等傳統行業企業,還是動漫、互聯網信息服務、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等新業態企業,都要順應科技潮流,跟上技術創新的腳步,拓展企業文化創新路徑。


      一方面,了解新技術,運用新手段。文化企業肩負著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重任,需要守正創新,轉變發展方式,科學運用云計算、大模型等新興技術,積極培育符合自身條件的科技硬實力,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加強交流合作,聚力融合創新。相關文化企業要緊盯行業發展前沿技術,善用他山之石,合時而作、乘勢而為。同時,文化企業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體系,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升級換代,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科技賦能,文化產業添魅力。期待有更多文化企業勇于突破局限,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之道,創造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優秀文化產品。(李萬祥)


      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