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劇市場火了,但別亂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22





      這個夏天,音樂劇市場票房高、人氣高;但與此同時,引發觀眾不滿、吐槽甚至上了熱搜的“亂象”也著實不少。


      其“亂”一:前幾天,某音樂劇男演員承認自己在臺上“演砸了”,卻在微博上發文強調“自己已經很努力”“不需要在演出結束以后等待你的盤問和責怪”,還要求觀眾“留點口德”。此言一出,有網友紛紛詫異:“知道自己演得差,還不能接受批評?”


      其“亂”二:某部正在上海熱演的原版音樂劇,近日因為麥克風故障,當晚直接改為在舞臺上播放錄音。這樣有悖于舞臺現場演出本質,甚至涉嫌違規假唱的行為,事后也沒有給出必要的解釋和交待,由此引發了不少觀眾的不滿——若演出方都心存僥幸、無視底線,動輒以錄音播放來代替現場演唱,那么音樂劇現場的魅力何在?專業演員真唱的意義何在?


      其“亂”三:有觀眾吐槽自己花了近500元的門票,去看一部小劇場音樂劇,發現觀演視野從頭到尾被鋼琴遮擋大半。在質疑劇組是否對座位區域觀演視野做過調研測試時,得到制作人“沒有,我們不需要調研”的答復。網友感慨:制作方“哪里來的傲慢”?如此不在乎觀劇體驗的原創劇目,又能走多遠?


      中國音樂劇市場近年來確實火了,但近期發生的多個亂象卻在提醒所有從業人員——火爆的市場需要演員、劇組、制作方和管理方更加認真地對待。戲比天大,這是古往今來無數演藝名家對待演出的態度,也是今日演藝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而近期亂象中的那位演員也好,演出方和制作方也好,專業水準的種種不達標,恐怕和忘記了“觀眾至上”不無關系。


      愛之深,責之切。有不滿、提要求,證明觀眾對中國音樂劇行業向好發展有所期待,而更科學、規范和有誠意的市場監管、觀眾監督和業界自律,才是行業能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希望從業者們在市場火起來的同時,更能沉下心來尊重藝術創作、用心打磨作品,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尊重觀眾。(姜方)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