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經濟”亮點紛呈 市場規模未來兩年有望突破千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8-05





      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同比增長30.19%、演唱會等大型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34.73%、相關平臺演唱會“想看”人次達1.47億……近期,包括演唱會、舞臺劇、綜合演出等項目在內的“演出經濟”持續升溫。業內專家表示,國內“演出經濟”市場規模未來兩年有望突破千億,其強互動、重體驗的特點也有望助推文旅消費等市場共同發展。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25.17萬場,同比增長30.19%,觀眾人數7910.13萬人次,同比增長27.10%。天眼查數據顯示,現存“演出”相關企業105萬余家,2024年1-7月,相關企業新增注冊7.8萬家。


      一方面,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火爆。“演唱會、音樂節這樣的現場演出氛圍特別好,更具有沉浸感。今年我已經看過兩場演唱會了,還買了10月的音樂節門票,朋友圈里面更是幾乎每周都有人在演唱會現場。”北京的張小姐告訴記者。


      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34.73%,觀演人數同比增長63.35%。大麥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7月4日大麥平臺演唱會“想看”人次達1.47億,同時,二、三線城市的演唱會“想看”增勢迅猛。


      “截止到2024年7月底,我們在13座城市共計舉辦了14場音樂節,共吸引超過70萬人次參與,舉辦場次及觀眾人數創下紀錄,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摩登天空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還將圍繞草莓音樂節、MDSK音樂節以及更多音樂節IP舉辦更多場次活動。


      另一方面,國內各類原創內容的劇場類演出也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活力。數據顯示,相較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新推出原創劇目數量明顯增加,涵蓋多個藝術門類的原創新作接連登臺。


      “優秀的舞臺劇能夠讓人在有限的人生中,體驗更多不同的人生命運。我從2013年開始喜歡上舞臺劇,近幾年明顯感受到舞臺劇演出越來越火,不少熱門劇目的門票越來越難搶了。”舞臺劇資深愛好者小杰表示。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告訴記者,公司引進的經典音樂劇《劇院魅影》各地票房銷售均非常火爆,在7月2日正式開演前,已開票的四地總票房約1億元,深圳首周全部售罄。


      “整體來看,國內舞臺劇行業正處于平穩向好的勢態。頭部的重磅演出呈現一票難求的趨勢。同時,國內自主創作的新作品新IP也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同。在需求的增長下,國內舞臺劇市場慢慢發展進步,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內容創作,正煥發出越來越多活力。我們計劃在內容生產和設備更新升級上加大投入,長期的IP孵化和內容孵化也是我們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馬晨騁說。


      值得關注的是,演出作為一項互動性、沉浸感較強的文化產品,在促進文旅融合上也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大中型旅游演藝項目演出場次同比增長26.37%。


      “首演以來,我們的《海上有青島》演出一直處于火爆狀態。上映一周,觀看人數就接近8000人次,上座率90%。預計今年將演出120場,共接待15萬人次。作為青島夜經濟的重要補充,演出大大豐富了青島旅游夜間體驗,和啤酒節等活動一起,為青島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西海岸旅游投資集團副總經理、青島曜澤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本龍說。


      在供需兩端的共同支持下,“演出經濟”的發展勢頭不減。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3年中國演出市場規模達739.94億元,創歷史新高,到2026年預計將達到1017.03億元。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表示,新一代消費者對于演出的需求不僅在增加,也更加多元化。年輕人對于社交屬性、互動屬性的需求深刻影響了演出業態的發展。未來的演出市場預計更加火熱,更具沉浸感、更加特色化的演出融合新業態,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記者 袁小康 實習生 周潤楷)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