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西藏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形態多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緊緊圍繞建設“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的目標,不斷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現在,西藏有10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620項自治區級項目,它們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出澎湃活力。
座落在拉薩河南岸的西藏唐卡畫院,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藏族唐卡“勉薩派”保護單位。2016年,唐卡畫院組織畫師學習國畫,將國畫和唐卡結合起來,拓展了唐卡的創作空間。
同樣,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蓬勃生命力的還有虱雕。虱雕又叫扎囊木雕,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藏式木雕精湛技藝的代表。每雕刻一件作品,至少要用到25種刀具。63歲的白瑪占堆是這項技藝的傳承人。
藏族扎囊木雕自治區級傳承人白瑪占堆介紹,“祥和四端”是西藏的傳統圖案,寓意相親相愛、相互尊重。中國56個民族,這個圖案就能表達我們的凝聚之心。
20多年來,白瑪占堆傾囊相授,培養300多名學徒。虱雕產品已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在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藏第一條牦牛骨質瓷器生產線,把唐卡繪畫和牦牛骨質陶瓷巧妙結合起來。
牦牛骨質瓷是以牦牛骨炭為核心原材料,加上西藏的高嶺土、黏土等,反復試驗配比,生產出的新瓷種,其白度比普通牛骨高20%以上。
2012年至2023年間,國家和自治區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開展傳習活動等方面的投入達到近4.3億元。2023年,西藏文化產值達89.8億元,同比增長42%。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