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文化“牽手”浩瀚數智文旅時代 博物館從“千館一面”邁向“千館千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24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看·見殷商”大展5月19日揭幕。展覽匯聚了全國28家考古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300多件(套),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


      此次,展出的338件(套)文物當中,有一半兒以上是青銅器。這兩座青銅酒器,因為以鸮為原型,并且內壁刻著“婦好”兩字,被稱為婦好鸮尊。它們在50年前殷墟出土之后,被不同的博物館館藏,這次展覽也是實現了首次聚首。


      “看·見殷商”大展是首都博物館推出的“中華文明起源”系列的第二展。338件(套)文物來自28家考古文博單位,涵蓋8處、10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精品、孤品、名品、珍品云集。


      近百年來,大量殷商文物的出土,也讓今人對商代的想象變得更加的具象化。這里還展示了電影《哪吒》里用到的天元鼎、結界獸,還有敖光使用的大刀等形象的原型。


      首都博物館館長郭京寧介紹,針對這次展覽他們在展陳設計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和創新,讓觀眾能夠盡可能與展覽的場景融為一體。在觀展過程中引入了MR(混合現實)和VR(虛擬現實)這種觀眾可以互動參與的沉浸式體驗項目,觀眾帶上設備可以化身為商代的戰士去參與故事中的情節。


      此外,“看·見殷商”展還特邀多位設計師設計推出極具特色的“殷商主題”系列文化創意產品。目前,首批上線文創已達280余種,是北京對單一展覽投入文創產品數量最多的一次。


      首座考古博物館開館 解鎖良渚文明密碼


      位于浙江杭州臨平的首座考古博物館——玉架山考古博物館5月18日正式開館,并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玉架山考古博物館展陳文物超1800件,涵蓋良渚時期玉器、石器、陶器等。其中,橫山遺址出土的雙聯玉琮,茅山遺址中象征稻作文明的水稻田、牛角印遺跡,玉架山遺址出土的刻符玉璧均為重要展品。


      此外,館內的各種交互設置也頗有看點。運用文物陳列、多媒體互動、復原展示等多元化手段,全面且系統地闡釋良渚文明。同時,為更好呈現考古主題,考古學測年方法、文化層判定、田野發掘技術等內容直接上墻,讓參觀者近距離了解考古學知識。


      據了解,玉架山遺址是由6個相鄰的環壕溝組成的聚落遺址,是迄今為止良渚文化遺址中單體出土墓葬數量最多、時間序列最完整的遺址。博物館開館后,不僅展示臨平地區史前文明,更以“博物館+公園”雙中心模式,推動考古研究與公共教育。


      國際博物館日·領略博物館的“千面新生”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明的琥珀,博物館封存著人類最璀璨的智慧與記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博物館也在與時俱進,每次游覽都讓人有新奇且獨特的體驗。


      從靜態展陳到動態交互 文物“活”起來


      隨著VR、AR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讓博物館從過去的靜態展陳,轉向了動態交互。


      不久前,湖北省博物館推出全國首個電影級數字文物VR體驗項目《穿越青銅紀》。觀眾只需戴上VR設備,就可瞬間“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青銅時代,觀眾可以走進曾侯乙的宮殿,聆聽編鐘樂音的美妙。也可以跟隨越王勾踐,體驗征戰沙場的豪情。


      在山東曲阜的孔子博物館,3800多件文物已完成數字化采集。游客們揮動手臂便能“親歷”周游列國,指尖輕點就可以奏響千年雅樂,傳統文化的厚重感與科技互動的趣味性完美交融。


      5月18日,新疆龜茲魏晉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榮獲202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特別獎”。展覽創新采用數字復原、3D全息等多樣化展示方式,將考古研究“再現”為生動的歷史場景,讓觀眾真正看懂了歷史,也闡明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連續性。


      從大而全到特而精 展出內容有地方特色


      如今,各地的博物館紛紛立足自身特色,不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而是從“千館一面”邁向“千館千面”。


      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大量的絲綢、陶瓷等商品曾從此出發運往海外。位于泉州的福建漢侯博物館,收藏了自宋代以來的5500多件瓷器,向世界展示陶瓷這張“中國名片”。


      眼下,博物館還創新引流方式,利用AI技術讓靜態的瓷器“活起來”。這尊李白醉臥彷佛開啟了詩仙的新創作,這尊昭君出塞瞬間將大家帶回大漠孤煙的歷史場景。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