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多彩民俗迎端午 傳統文化共傳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01





      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各地舉辦多種活動迎端午。


      廣東:龍眼點睛萬舟騰 齊心協力勇向前


      廣東的龍眼點睛文化,已經傳承了600多年。每年農歷五月初三,來自佛山、番禺、中山等地的上百條龍舟,劃進廣東佛山龍眼村水道,進行點睛儀式。


      點睛后的龍舟紛紛駛入河涌,龍舟隊員敲鑼打鼓、搖龍頭、扯龍尾,齊心協力摁龍舟。龍舟在一上一下的律動中蕩開層層水花,展示龍舟及隊員的風采和氣勢。人們互祝端午安康、身體健康。


      湖北黃梅:流傳千年 站姿劃船獨樹一幟


      在湖北黃梅縣,數十支龍船隊齊聚,在鼓聲與吶喊中劈波斬浪。這里的龍舟選手采用“站姿劃船”,槳手們齊聲吶喊,數十支木槳同時入水,激起陣陣浪花。


      據了解,黃梅“站姿劃船”起源于元末明初,由戰船演變而來。站立劃槳便于觀察水情,流傳到現在,每年都會舉行龍舟展演活動。


      山東青島:包“海鮮粽” 品味別樣端午


      隨著端午節的到來,各式各樣的粽子又被端上百姓餐桌。在山東青島,當地居民創新地把海鮮風味融入其中,制作出蛤蜊、鲅魚、扇貝等口味的“海鮮粽子”。上鍋蒸熟后,別樣美味的海鮮粽子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駐足品嘗。


      安徽潁上:端午“筆粽”走紅 取“妙筆生花”之意


      而在安徽,毛筆造型的“筆粽”也很受歡迎。最近幾天,安徽潁上縣的“筆粽”以毛筆造型為特色,粽葉包裹糯米后,頂部用細繩扎出筆桿紋路,尖端塑成筆鋒,內嵌花生,取“妙筆生花”之意。這一習俗相傳起源于明清時期,當地文人赴考前必食筆粽,既為飽腹,亦求文思泉涌。


      陜西西安:尋味端午 結繩香囊香遠流傳


      佩香囊同樣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它不但有驅邪驅瘟之意,且有襟頭點綴之用。在陜西西安,有一種雁塔結繩香囊,它有著獨特的技法和外觀,近年來受到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歡迎。


      雁塔結繩香囊,顧名思義就是將傳統結繩技法與香囊制作融為一體。編織完成的香囊與一般布料所制香囊不同,有著質地較硬、外形豐滿、不易變形的特點。并且由于保留了開口,可在香料揮發后隨時更換補充,因此可長期佩戴使用。


      浙江慈溪:多彩民俗迎端午 傳統文化共傳承


      在浙江慈溪逍林鎮,一場“湖畔端午·粽享自然”的端午活動正在熱鬧上演,包粽子、扎菖蒲、繪漆扇,村民用手工制作來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