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皮書:2016年中國紀錄片總產值超52億元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邵希煒    時間:2017-04-18





      4月17日下午,作為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組成部分,《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儀式在京舉行。


      《藍皮書》包括緒論、2016年紀錄片頻道與欄目、2016年紀錄片作品、2016年紀錄片理論與批評、2016年紀錄片產業、2016年新媒體紀錄片報告、2016年世界紀錄片動態等七部分組成。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從《藍皮書》中了解到,2016年,中國已經形成四家衛星頻道的紀錄片新格局,但這些專業頻道出現了內容雷同、引進節目比重高等現象。在產業方面,2016年,中國紀錄片年生產總投入34.7億元,總產值超過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12%。2016年共有5部當年生產的紀錄電影進入院線,并收獲了7600萬元票房。在新媒體方面,受到整體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整體新媒體紀錄片行業收入受到比較大的顯示。VR或將成為紀錄片的新機會,但目前技術限制仍然較多。


      紀錄片頻道出現內容雷同、引進節目比重高等現象


      《藍皮書》指出,自2016年1月1日,湖南金鷹紀實衛視正式開播,形成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上海紀實頻道、北京紀實頻道和湖南金鷹紀實頻道四家衛星頻道的紀錄片新格局。由于國產記錄片供給能力不足,紀錄片專業頻道出現內容雷同、引進節目比重高等現象。


      2016年央視頻道和各省級衛視頻頻在紀錄片上施展動作,對紀錄片和紀實類節目的需求快速增長,紀錄片內容比例提升,紀錄片生產與2015年相比呈增長態勢。衛視頻道經歷真人秀、喜劇、脫口秀浪潮后,向紀錄片、紀實類原創節目移動。2016年省級衛視的紀錄片生產、播出呈爆發態勢,廣東衛視主打紀實牌,經營紀實節目。


      2016年主旋律紀錄片成果突出: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匠人精神”,大制作、系列化的宣教型紀錄片在主流電視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2016年,電視廣告收入和收視情況呈現下行態勢,紀錄片頻道總體收視處于平穩狀態,湖南金鷹紀實頻道以“更青春 更生動”的差異化定位成為市場份額成長的年輕衛視,北京紀實頻道現實題材紀錄片發展迅速,但因頻道播出序號調整,年度收視率下滑嚴重。


      2016年,紀錄片欄目進一步呈現季播化特征。在互聯網時代,季播化有利于工業化生產和產品化營銷,紀錄片欄目內容生產由單一供給特征向多元供給專項。部分紀錄片欄目播出時間接近深夜,收視率低迷,尤其是很多地面頻道紀錄片欄目節目形態相對固化,收視率整體呈現疲態,受眾老化且流失嚴重。


      根據《藍皮書》,地面頻道紀錄片生產面臨三個共性問題:一是紀錄片人才短缺;二是資金不足;三是亟待尋求獲得與企業、其他電視臺、機構的合作機會。


      紀錄片總產值超52億元 5部紀錄電影進入院線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獲悉,2016年,中國紀錄片年生產總投入34.7億元,總產值超過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12%。其中,衛視頻道、專業紀錄頻道紀錄片年投入18.47億元,占行業總投入的53%;民營公司共投入6.47億元,占行業總投入的19%;國營機構共投入5.79億元,占行業總投入的17%;新媒體(含自媒體)總投入4.0億元,占行業總投入的11%。


      《藍皮書》指出,衛視頻道、專業紀錄頻道全年共播出紀錄片約77600小時,同比增長1.6%;首播節目總量為24600小時,同比增長2.5%。紀錄片產量增長趨緩,行業新增投入向大項目集中。


      2016年共有29部紀錄電影獲得生產許可證,產量較2015年減少9部;5部紀錄電影進院線收獲7600萬元票房,加上一部引進紀錄片,6部往年上映的紀錄片,總票房8292萬元。


      《我們誕生在中國》海報


      在對外傳播方面,中國紀錄片海外推廣表現穩定,亞洲地區受眾與歐美受眾在題材方面有明顯不同。紀錄片產業服務平臺和節展對推動產業主體的合作與交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國紀錄片產業和觀眾(消費者)之間,仍然缺乏足夠互動和有效橋梁。


      目前,中國紀錄片制作與傳播國際化已經成為常態,合作訴求與合作模式取向多元,合作雙方在資源互補的基礎上,形成經濟和文化的雙重博弈局面。


      根據《藍皮書》,紀錄片進入大營銷時代,但紀錄片自身的市場價值人不被認可,亟待突破紀錄片定價思維,實現有效市場運營;紀錄片人才匱乏成為紀錄片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新媒體紀錄片行業收入受較大限制 VR或將成為新機會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到,2016年度,在線視頻市場整體規模為609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廣告收入占54.9%,繼續排在第一位;用戶付費占19.3%,呈現長足增長。隨著用戶觀看習慣和網絡使用方式向移動端轉移,移動端視頻廣告規模超過了PC端。


      愛奇藝紀錄片頻道


      同年,全網各類型紀錄片節目整體保持較平穩狀態,較少有大幅起落,觀看人群較為穩定。在線紀錄片(包括紀錄片欄目和紀錄專題片)視頻點擊量達114.2億,占所有視頻點擊量的1.39%。在所有紀錄片中,人物類紀錄片的視頻點擊量占比最高,最受網民歡迎;其次為自然類題材。受到提倡“工匠精神”的影響,一批關于杰出“匠人”的紀錄片最受追捧。


      《藍皮書》指出,紀錄片跨平臺推廣成為“潮流”,視頻網站成為重要環節。手段移動端平臺出品的短紀錄視頻呈現貼近平民、許是靈活、強調視覺效果等趨勢。粉絲增長迅速,商業轉化靈活。受到整體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整體新媒體紀錄片行業收入受到比較大的顯示。


      《藍皮書》還指出,VR或將成為紀錄片的新機會,帶來技術紅利,但目前技術限制仍然較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移動電競迎來發展春天 去年總產值近300億元

      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電競用戶已達1 24億人、總產值269 1億元。業內專家預計,從2017年開始,中國移動電競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2017-03-21
    • 90.5%受訪者覺得近兩年國產紀錄片質量提升了

      近兩年,國內涌現出以《我在故宮修文物》《航拍中國》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高品質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岡仁波齊》等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電影也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相比過去,國產紀錄片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肯定。
      2017-08-08
    • 國產紀錄片邁入“大片時代” 見證砥礪奮進的五年

      今年年初,紀錄片《航拍中國》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時,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也引發了熱烈評論。有觀眾這樣評價這部紀錄片——“每一幀都美到想歌唱祖國”。
      2017-08-11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