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2017)在北京召開,圖為一位市民通過平板電腦控制機器人進行“機器人大戰”。
亞馬遜全品類銷售排行榜第一名,Kindle電子書排行榜第一,微信讀書熱度榜第一名,網易云閱讀點擊量高達2.4億次……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登頂收視的同時,意外帶動了原著小說的網絡熱銷。而這一細節背后,無疑是電子閱讀進入大時代的佐證。
不久前在2017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突破3億,產業規模躍上120億元的歷史新高,數字閱讀的洪流來勢喜人。但同時,“碎片化”、“低質化”、低俗、盜版等現象依然嚴重制約著行業發展。業內人士認為,讓數字閱讀行業真正強大起來,仍需多方努力。
全民閱讀觸“屏”又讀“紙”
盡管“低頭族”常常遭遇詬病,但不可否認,如今的地鐵里、公交車上,人們手中捧讀的不再是書籍、報刊,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智能移動設備。
《2016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突破3億。在3億多用戶之中,“80、90后”則是數字閱讀的主體,占比達64.1%。他們更樂于接受互聯網思維和數字閱讀方式,傾向于通過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智能移動設備來閱讀和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數字閱讀習慣正在由淺入深轉移,從短的零碎的閱讀向系統性的閱讀發展。白皮書顯示,數字閱讀用戶中六成以上用戶愿意為內容付費,他們閱讀頻率較高,持續時間較長,閱讀數量較大,70%的用戶每次閱讀的時間都在半小時以上。
“數字閱讀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城鄉之間、不同地域間信息獲得的鴻溝。”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說,數字閱讀解決了過去傳統出版物所不能覆蓋、不能到達的人群,提供了獲取信息的新方式。
數字閱讀加速全民閱讀時代的來臨已成為業內共識,但其間也伴隨著電子書替代紙質書的憂慮。白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讀者用戶結構呈現電子書、紙書和紙電兼顧大體均衡的局面,其中只看電子書和只看紙書的用戶比例分別為36.7%和23.9%。大多數讀者認為:有格物致知之心,形式、載體、途徑不重要。
“數字化閱讀和傳統紙質閱讀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認為,一方面,紙質圖書的創作出版為網絡傳播提供了更多優質內容,許多網站和微信公號的文章都來自紙質書;另一方面,許多人正是在網上看到好的圖書片段,或是看到書評、薦書等信息,再到線下找紙質書來看。
多重利好助數字閱讀行業增長
以前通過文字憑空想象出來的畫面,在虛擬世界里能眼見為“實”,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虛擬現實版本圖書的橫空出世或許就能賦予讀者這種視覺、聽覺的雙重閱讀體驗,甚至提高讀者與圖書互動、對話的效率。
在2017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電子書、電子聽書、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名詞不斷被提起,數字化浪潮為讀者開啟了通向全民閱讀的一扇新大門,而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則匯聚成推動數字閱讀發展的洪荒之力。
“數字閱讀在助力提升全民閱讀質量和擴大覆蓋面的同時,也開啟了向影視、游戲、動漫等更廣闊的數字內容產業的輻射與融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表示,我國數字閱讀已經進入平穩增長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一些新技術更是催生了數字閱讀的新商機,如2016年的中國聽書市場取得了近50%的高速增長,這與語音識別、情景合成等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融入增強現實技術的圖書由于形象生動、互動性可玩性強,正在成為兒童圖書的新亮點。
“過去一年。數字閱讀企業間的合作明顯加強,它們跨界攜手,不斷豐富充實和優化內容資源。業內大型投資、并購以及戰略合作已超過10起,所涉金額超過20億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表示,多重利好將拉動數字閱讀行業持續增長。
“我們認為,數字閱讀在未來一個年度預計將繼續保持20%左右的增長。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和學習型企業的建設對數字閱讀的需求很旺盛。”張毅君說,高質量的知識見聞類內容也是市場的主攻方向。
產業仍需引導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數字閱讀用戶不斷增長,產業發展勢頭正盛,但“碎片化”、“低質化”、盜版等頑疾仍未解決,有的網站甚至提供一些獵奇低俗的內容,嚴重制約了數字閱讀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閱讀只是互聯網時代誕生的一種全新閱讀方式,作為閱讀所承載的使命和功能并不應該發生改變。“在數字閱讀時代,我們仍然需要通過規范管理,向用戶提供優質的內容和服務,引導公眾進行健康閱讀。”孫壽山說。
原創精品是數字閱讀取得成功的關鍵。咪咕數字傳媒副總經理陳學表示,希望作家能夠更好地了解市場對優秀原創作品的需求,沉下心來創作出更多弘揚正能量、受到讀者喜愛的網絡文學作品。
版權也是數字閱讀需要跨越的一道坎。陳學坦言,版權保護依然是制約數字出版和數字閱讀發展的主要問題。“現在一些原創內容仍然會遭遇盜版,在一些共享站點上,網民也會發現盜版的蹤跡。”
據介紹,為了打擊網絡文學領域的侵權盜版行為,日前有30多家數字內容企業共同發起了中國網絡文學版權聯盟。而政府方面在逐漸完善法律環境、相關法律條文,包括互聯網傳播條例、版權局網站轉載新聞的專門規定,進一步從法律制度上完善網絡轉載、發表期刊等版權作品的規定。“必須通過制度堵上漏洞,方能助力產業發展。唯有如此,數字閱讀才能傳遞出更多正能量,獲得更好的發展,數字閱讀的‘數字’才會更有意義和價值。”魏玉山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