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3000萬左右到2016年的3億多一點,再到今年5億元左右的銷售目標,小中信的出現對于童書市場而言,的確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這種沖擊已不局限于各家童書出版商之間市場份額和名次的更替,對于坊間傳言“攪局者”財大氣粗的資源攫取也盡可一笑而過。究其根源,或許應歸結為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攜而來的,對于包括出版在內的所有內容行業的技術、產品、傳播方式和營銷理念的顛撲。
為自家娃選過童書的家長們,大概總有一部分經驗值是來自于某些微信公眾號。一些公眾大號的“鐵粉”,對其傳播內容的公信力和號召力已深信不疑。從2015年到現在,移動互聯網不僅重塑了少兒閱讀產業,甚至賦予了中國整個閱讀市場一個很大的機會。
不過,作為其中的受益者——依靠上述渠道一天賣出十幾萬冊童書案例的當事者——小中信出版社總編輯兼CEO盧俊卻說,這個兩年間迅速崛起的時代“即將跟我們告別”,或者說“操作起來沒有那么容易了,因為分散和失控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特點”。
在不久前舉辦的故事驅動大會(StoryDrive)上,盧俊分享了他對兒童閱讀下一輪走向的看法。他認為,多節點分發信息的大環境迫使營銷與運營驅動的時代紅利接近尾聲,最終還是要回歸產品層面,因為產品本身就是營銷。從今年開始,小中信正在轉向選擇與優質分發者共贏,而不只是看誰的出貨量大。
事實上,在盧俊看來,影響兒童閱讀文化創意產業的驅動力還包括技術和數據、創意和價值,以及資本。正是因為新技術和知識組合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導致技術驅動浪潮的出現,能夠以大數據勾畫出用戶形象,從而得出更有效的結論;而數據和用戶之間交互產生的價值就是創意,最終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資本則是幫助企業實現指數級增長可能性的驅動力。
盧俊圈定了以下幾個關鍵詞作為對于未來兒童閱讀趨勢的預判:碎片化、隨機性;交互化、智能化、體驗化;高端化、精品化;持續性與終身性,和IP化生存。
閱讀行為已經被無限碎片化和隨機性幾乎是這個時代每個人都面臨的現狀,無論是少兒還是成年人,與之相伴的還有知識迭代速度加快導致隨時學習和終生學習成為人們的習慣。同時,交互化、智能化、體驗化則是少兒閱讀產品非常重要的條件。去年,小中信做的國內首套3D實境互動小百科《科學跑出來》一個星期賣了24萬冊,與其將先進的AR技術、豐富的互動界面、好玩的分享體驗混搭密不可分。而在新科技和閱讀融合的產品形態里面,高端化和精品化自然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這也是少兒和成人閱讀物的共同趨勢。
最后,對于IP的重要性,盧俊的表述最為直接:“只有IP化才能夠讓你獲得用戶重要的注意力,在這個時代,無法獲取注意力就等于死”。
嗯,已經足夠清楚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