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與消費理念的轉變,數量占總人口16.7%的老年人群體,逐漸被視為文化消費市場的“潛力股”。但在專業人士看來,目前可供老年人消費的文化產品十分有限,針對老年人群體推出的文化消費內容更是少之又少,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因此,現階段國內老年文化消費市場仍有龐大的待開發空間。
品類單一待開發
數量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已然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文化消費群體,但市場中可供老年人消費的文化產品類型卻十分單一。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廣場舞與藝術培訓班在老年文化消費市場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而影視、KTV、演出等熱門文化消費類型,卻很少針對老年消費群體推出相應的文化消費內容。
“我們當然有文化消費的需求,但是適合老年人消費的文化產品太少了。”62歲的顧女士表示,老年人在進行文化消費時也有“跟風”的現象,當周圍的人不是去跳廣場舞就是參加書法班、合唱班時,自然會跟隨著進行此類文化消費,“我們也希望可消費的文化產品類型能進一步豐富,讓老年人有更多的選擇,而不僅僅局限于已經司空見慣的幾個品類”。
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指出,目前老年人群體的受教育文化水平不一,如果相關產業在開發面向老年人群體的文化消費產品時,沒有將不同受教育背景的老年人進行區分,自然會削減老年文化消費市場的品類數量,而一些與老年人文化層次不匹配的文化消費產品,同樣也難以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質量不佳遭詬病
“我母親退休后報名的舞蹈培訓班,此前去參加了一個名為‘第一屆中華老年體育舞蹈香港國際藝術節’的活動,誰知這不過是個以演出為名招攬全國各地老年舞蹈愛好者去香港進行強買強賣的購物團。”受訪者田女士表示,本來很支持父母參與一些專門為老年人開設的藝術培訓班,但是這些培訓班的質量卻難以得到保障。
據悉,老年文化消費市場中質量不佳的現象普遍存在。“我們社區開設的書法培訓課結束后,我又交了300元在小區附近的老年人書法輔導班里報了一個月的課程,但是這里的老師十分不專業,教學時也沒有耐心。”67歲的武先生指出,社會中有不少老年藝術培訓班的教師并沒有職業資格證便開門攬客,教學能力也只是平平,雖然大幅的價格優惠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參加,但是很多都沒有收獲理想的效果,“害怕上當受騙浪費錢,我現在已經不參加這些老年藝術培訓班了”。
與此同時,各類文化消費活動,例如參觀展覽、社區演出等,也因為質量參差不齊而難以獲得老年消費者的青睞。老年消費者不買單,部分社區周圍的文化消費場所自然難以生存。“有過上當受騙的經歷,老年人再參與文化消費時便會非常謹慎,目前我父母居住的小區周圍,有兩家老年舞蹈培訓機構已經關門了。”田女士強調。
宣傳不足難吸金
老年人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但是目前針對老年文化消費的營銷力度卻沒有跟上。“我特別喜歡看展覽,但是又不知道從哪兒能獲得展覽的信息,有些展覽都結束了我才知道,錯過了覺得非常可惜。”65歲的周女士表示,相較于年輕人,工作日老年人往往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文化消費,但是很多文化消費產品在宣傳時直接忽略了老年消費群體,再加上老年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讓老年人在進行文化消費時遇到了頗多阻礙。
在社區服務工作者呂藝航看來,老年人群體的消費力往往是被低估的,如果文化產品能夠加大在老年群體上的營銷力度,或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僅是通過發放購物袋與宣傳冊的方式,便在老年群體中為社區影院營造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在工作日組織的幾次觀影活動基本場場爆滿”。
對此,投資分析師許杉強調,宣傳成本低、受眾面廣的互聯網,是大部分文化消費產品的主要營銷渠道,但是老年人群體具有特殊性,他們與互聯網的接觸不多,反而更注重傳統渠道的營銷內容,然而,有大批老年人聚集的線下市場卻極度缺乏有效果的營銷,讓不少老年人不得不面臨著“想消費,無渠道”的尷尬。
京城老年人文化消費大數據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3億,隨著老年人消費需求的日趨多元化,針對老年人開發的文化消費市場也在不斷擴容。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實地探訪京城七大社區的老年人,通過一手數據去解讀京城老年人文化消費市場的問題與機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