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2017年上半年,全國5.4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38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名義增長未扣除價格因素),增速提高3.8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文化及相關產業10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其中,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的6個行業分別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3397億元、增長32.7%;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640億元、增長16.8%;文化藝術服務業169億元、增長14.7%;文化用品的生產16626億元、增長13.2%;工藝美術品的生產、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分別為8503億元、4593億元,均增長10.5%。
頂層設計
激發文化創新活力
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的增長,與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密不可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文化戰線高舉改革旗幟、在鞏固已往改革成果基礎上,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起點上縱深拓展,取得一批開拓性、引領性、標志性的制度創新成果。通過改革,進一步激發了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促進了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幸福產業,既是滿足人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有力支撐。
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了文化產業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確了政策導向,優化了產業環境,有效推進了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文化產業的較快增長,文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整體競爭力明顯提高;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服務業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增大。有關資料顯示,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16年的4.07%,增加了0.6個百分點,占比呈逐年提高的態勢,對GDP增量的貢獻年平均達到6.0%,表明文化產業對推動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文化骨干
企業實力提升
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規劃建設,大力促進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推進資源整合、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我國文化骨干企業數量逐年增加,企業規模持續擴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增強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動力,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
2016年,全國共有文化骨干企業5.5萬家,比2012年增長50.1%,年均增長10.7%;企業從業人員為872萬人,比2012年增長24.6%,年均增長5.7%;實現營業收入94051億元,比2012年增長67.2%,年均增長13.7%。這些骨干企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實現較快發展的主體力量,有力支撐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講好中國故事
刮起強勁中國風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G20杭州峰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等多個國際重要場合,利用主題演講、署名文章等形式,以生動的語言、鮮明的表達、國際的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在世界上掀起強勁的中國風。
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尤其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出臺后,我國文化貿易邁上新臺階:文化產品進出口連續多年保持順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貿易取得積極進展,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和文化投資并舉的“走出去”新格局逐漸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國家文化軟實力得到提升。2013-2015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均保持1千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文化產品貿易連續實現順差。2016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885億美元,占全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4%,比2012年提高0.1個百分點,文化產品貿易順差為688億美元。2016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49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5.4%;占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16.8%,比2012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6億美元,增長21.6%。
文化消費
增強群眾幸福感
文化消費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也是文化發展的目的,更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帶動了文化消費需求增長,同時,隨著居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需求快速增長,為文化消費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
2016年,全國居民用于文化娛樂的人均消費支出為800元,比2013年增長38.7%;年均增長11.5%,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費支出高2.5個百分點;文化娛樂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居民文化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更高需求有力地拉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而對文化產品的消費增強,也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明顯提高。“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一步開創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