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湄公河行動》領銜的國慶電影檔,七天累計收入15.8億元票房。相比之下,今年的票房成績更加喜人。長達8天的“史上最擠國慶檔”正式收官,票房成績也相繼出爐。據統計,今年國慶長假票房超過26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65%。其中,喜劇片《羞羞的鐵拳》上映9天票房突破14億,以大比例差距成為假期票房冠軍。同日上映的《英倫對決》《追龍》位列票房排行榜第二、第三位,但票房僅分別只有4.4億和3.9億,被“鐵拳”遠拋在后。從今年國慶檔的現象來看,喜劇依然是假期市場的主角,但并非所有喜劇都是市場靈藥,想要大賣還得依靠天時地利人和。其次,動畫電影再度遇冷。
本地的情況則是,由王晶執導的香港電影《追龍》最受廣州觀眾青睞,9天為該片貢獻超過2000萬票房,位列全國首位。
“鐵拳”強勢,
《追龍》逆襲
截至昨日下午記者發稿時,開心麻花出品的喜劇《羞羞的鐵拳》已成功突破14億票房。成為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該片上映9天單日票房保持首位,10月1日和2日的綜合票房占比均接近50%,為這兩天的單日大盤貢獻了接近一半的票房。整個假期票房高出位居次席的《英倫對決》近10億。盡管長假已經結束,但《羞羞的鐵拳》還將在市場繼續領跑,尤其10月份大片不多,最終票房有望突破20億。
為何《羞羞的鐵拳》能夠如此強勢?業內人士分析,首先是高排片量,自上映以來,《羞羞的鐵拳》幾乎每天的排片量都超過30%。相比之下,《英倫對決》上映首日排片量只有23%,強勢排片自然催生高票房。其次,該片在口碑上也位列前茅,其中,網友評分相比《英倫對決》《縫紉機樂隊》《空天獵》等更為出眾。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出品方之一貓眼電影是如今最大的購票平臺之一,在宣傳等資源上多少也會有所傾斜。
《追龍》上映首日排片量僅有13.5%,分賬票房3816.2萬。隨著靠著口碑發酵,排片量和單日票房一路上漲。單日票房更一度超過《英倫對決》,逆襲反超至國慶前二甲,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電影總票房突破3.8億,并榮登國慶檔網絡評分第一名。
雖然動作驚悚片在假期不夠討喜,但憑借成龍的“鐵招牌”,《英倫對決》最終還是以超4億票房位列假期第二。作為成龍轉型嚴肅形象之作,影片上映后口碑不俗。不少影評人認為,這次成龍展現了難得一見的另一面:“原來他不僅僅會演喜劇。”
李晨的導演處女作《空天獵》則出現反轉。由于口碑有爭議,在國慶檔前半段,該片票房一直落后,但昨日票房一度反超至第二位,上座率也攀升到第一名。
喜劇依然唱主角,
“縫紉機”輸在不純粹
今年國慶長假與中秋節重合,出現了“史上最長國慶假期”。一個長達8天的假期,也是觀眾特別放松的假期,而更為應節的喜劇電影則成為觀眾最受歡迎的電影類型。不過,同為喜劇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市場遭遇卻大不相同。
提檔一天的《縫紉機樂隊》在上映首日擁有36.9%的絕對排片優勢,第二天遭遇同為喜劇的《羞羞的鐵拳》上映,排片開始受到嚴重擠壓,僅剩7.9%。截至昨日,上映10日的《縫紉機樂隊》報收2.5億,不僅不及大鵬的上一部導演作品《煎餅俠》10億票房,與“鐵拳”的14億票房更是形成鮮明對比。
同樣是逗觀眾笑的喜劇,為何《縫紉機樂隊》跟《羞羞的鐵拳》市場表現相距甚遠?業內人士分析,《縫紉機樂隊》主要輸在不夠純粹:“‘羞羞’就是逗你笑,但縫紉機樂隊又是搞笑又是情懷、夢想、搖滾,反而不夠純粹。”
也有院線經理告訴記者,相比“鐵拳”,《縫紉機樂隊》明星陣容不夠強。其次,影片的片名也容易讓觀眾產生誤解。相比之下,開心麻花已經出了三部電影,有品牌優勢,又有品質累積:“尤其是在北方地區票房特別厲害,你只要前面的票房好了,后面排片、票房自然就跟起來了。”
孩子們去玩啦,
動畫片遇冷
此外,今年國慶檔國產動畫片整體表現不佳。《昆塔:反轉星球》和《鋼鐵飛龍之再見奧特曼》上映八天票房均不到5000萬。其他不少動畫電影則直接淪為市場“炮灰”。業內認為,出現這一現象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動畫電影在類型上沒有優勢,體量較小,在大片壓陣的情況下,很難殺出血路。
其次,到了假期,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出游,或者送他們去興趣班學習,不一定會選擇看電影。而另一方面,影片過于低幼化,無法兼顧成年人的口味,整體上缺乏高質量的合家歡動畫大片,也是動畫電影上映數量不少,卻沒有出現票房黑馬的原因之一。
廣州觀眾最愛《追龍》
那么,廣州觀眾最愛看哪部電影呢?作為全國最重要的票倉之一,廣州在今年國慶檔票房表現不俗。其中,電影《追龍》最受廣州觀眾喜愛。有數據顯示,《追龍》在廣州地區的票房表現位列全國各大城市首位。金逸影城海珠城分店負責人郭嘉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港片,《追龍》在口味上更符合廣東觀眾,影片剛上映時,廣州的市場反應就已不錯。但影院排片主要還是根據市場變化作出調整。
談及《追龍》在廣州地區火爆的原因,郭嘉樂認為主要還是因為文化相近,廣州觀眾會把港片作為優先選擇:“今年國慶檔六部大片普遍質量不錯,并不存在誰高誰低的問題,但觀眾在選擇電影時會考慮優先順序:喜歡看電影的觀眾一個假期大概看三部電影左右,優先選擇自己最想看的題材,隨后會根據市場反應,選擇當下最火的幾部作為第二選擇,廣州大部分觀眾會因為文化相近,優先選擇《追龍》,其次再選擇最為火爆的《羞羞的鐵拳》。”
頭評
放假看電影,
漸漸成為一種習慣
文/黃岸
今年國慶檔電影市場相較去年同期大為進步。原因何在?除了假期多出一天之外,今年國慶檔主力電影質量普遍上漲,觀眾也更為滿意,在各觀影論壇上,評分普遍超過去年。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國慶檔不僅類型豐富,而且幾乎無爛片,是一個優質的良心檔期。
其次,喜劇成為了這一檔期的主力。相較之下,去年國慶檔的主力電影《湄公河行動》《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都不是純粹的喜劇,在檔期上不占優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國慶檔有《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兩部喜劇,輕松、搞笑的劇情,更為符合節假日特定的歡樂、喜慶的氛圍,最終成為拉動電影大盤的主力。
此外,重出江湖的票補大戰也是今年國慶檔票房上升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有統計顯示,六部大片均有推出低價票搶票活動。其中,《羞羞的鐵拳》與貓眼電影合作,以9.9元的低價票搶占市場;《英倫對決》則與淘票票合作,推出8.8元的低票價。而這兩部電影成為整個假期票房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可見票補在吸引觀眾購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票房上漲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中國觀眾將看電影當成假期重要的休閑方式。到了假期,看電影成為親人、好友、情侶之間相聚交流、溝通感情的一種重要方式,甚至有不少觀眾,即便去外地旅游,也將去當地的電影院看電影列入“必玩清單”,不僅可以放松身心,更是體驗當地文化的一種另類方式,去看電影,已經漸漸成為普通觀眾的一種習慣,這也是大盤票房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