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科技”:撬動產業發展新動能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網   時間:2017-10-20





      近年來,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社會建設的作用越加顯著,文化產業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形態的新興產業,對人們的生活正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我國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了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超過4%。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樣本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尤其提出文化建設要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
     
      幾年間,國家出臺了各項政策,鼓勵和促進各地方進行文化和科技融合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并鼓勵開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項目推進。
     
      當下全國各地文博會、文交會遍地開花,在我國許多城市,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了支柱產業,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文化優勢越來越重要。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座城市的文化競爭力,不僅僅取決于文化資源稟賦,還取決于文化管理水平,城市文化創新發展的經營能力,更重要的是,這座城市為發展文化產業所提供的創新環境和支持舉措。
     
      例如,近日在南京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會,共有來自全國12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領軍企業,超過600家國內外知名文化科技企業參展。
     
      南京是六朝古都,一貫是吐故納新之所,習慣于行走在時代的前列,這屆文交會以“文化科技融合,數字創意引領”為定位,成立的“全國文化產業新媒體聯盟”,以及“南京文化產業新媒體研究院”,凸顯了新時期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性和重要性。
     
      記者梳理發現,南京市在文化產業的創新和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方面的嘗試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8月就出臺了《南京市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規劃綱要》;在2014年4月,南京成立了全市創意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到2016年,南京文化企業數量1.87萬家,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達到2754.8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630億元,占GDP比重突破6%,位列江蘇省第一、全國前列。
     
      由此可見,南京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文化與科技融合成為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特色與重要特征。
     
      融合催生新業態
     
      北京文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禮物)董事長孫濤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不僅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通過文化科技融合,從更高層次上服務于人的成長,讓更多的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優秀成果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聯盟執行主席、中國貧困地區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全國文化產業新媒體聯盟主席張斌博士為《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形式和路徑:“一是傳播層面,即文化產業領域的各新興媒體形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興媒體獲取信息,是相對于傳統媒體形式而言的。二是IP增值提升層面,即新媒體可以有效助推文創IP實現價值增值。”
     
      “隨著時間推移和產業演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將催生更多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新業態。依托高新技術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感染力、傳播力;強化文化對科技手段的內容支撐、創意和設計提升,這是文化與科技雙向深度融合的路徑。”張斌補充。
     
      需要說明的是,只有融合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科技與新媒體的創意手段。業內人士表示,科技創新不僅能提高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而且能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創新文化發展的內容和形式,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在《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指出:將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作為文化創造的基本要素,以文化創意引發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支撐文化創意。
     
      孫濤告訴記者:“無論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還是虛擬現實等技術,一旦通過和文化產業進行充分的融合,就能夠衍生出更具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近年來人們熱議的IP、VR等,都是這一現象的集中性體現。高科技的介入,也實現了中國優秀文化成果的發展,更加適應于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和人們的需求”。(路彤)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法律讓電影產業發展快中更穩

      長期以來,我國文化立法工作較為滯后,立法數量偏少、層級偏低,文化產業領域的法律處于空白狀況。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對此十分關注,文化界和社會輿論反映強烈。
      2017-03-21
    • 文化部發布“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4月19日,在江蘇蘇州召開的文化部2017年全國文化產業工作會議上,正式發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行業和保障措施,并以8個專欄列出...
      2017-04-20
    •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顯魅力 產業發展配套服務需緊隨升級

      5月10日,由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主辦的“文化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深圳召開,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齊聚一堂,一同探討當下文化科技融合的發展途徑與前景。
      2017-05-12
    • 互聯網時代 版權產業發展幾何

      2017年,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7 3億,網絡普及率達到53 2%。在網絡時代,版權成為當今社會的發展主題,版權的傳播和版權產業的發展也與互聯網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系。
      2017-06-02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