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產電影市場佳片不斷,《戰狼2》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部力作,除了收獲累計近58億元的票房外,更有消息稱其將代表中國參與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在這部創下中國影史多項紀錄的影片背后,人們可以看到多家北京文化企業和北京市文化產業促進機構的身影,比如,《戰狼2》發行方之一影都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就坐落于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不論是這座園區還是企業本身,都得到了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北京市文資辦”)的有力助推。
企業強則產業強。深諳此理的北京市文資辦近年來在面對“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等一系列重大機遇和挑戰時,在“雙效統一”原則的指導下,通過加強統籌、優化服務,重視產業功能區規劃編制、建立文化金融支撐體系等一系列舉措,全面推動文化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其思路和做法對于在文化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大城市進一步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一企一策”推動國企創新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文資辦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746.64億元,同比增長25.6%;實現營業收入58.35億元,同比增長24.4%。高速增長的背后是“一企一策”的精準施策,將監管文化企業進行分類,挖掘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讓企業做大做強,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進而帶動產業整體增長,促進文化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
還是以影都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除了參與發行《戰狼2》之外,還參投了好萊塢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以及古裝武俠電影《繡春刀2》,作為一家2015年才成立的企業,這樣一份成績單著實令人喜悅。“我們是影視投資領域新兵,作風比較穩健,因為國企是‘賠’不起的。”該公司董事長蔡新顏表示。作為北京市文資辦監管企業,項目投資的評估及考核都有一條紅線,當下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的社會效益都要考量。
對于大熱的影視投資企業是這樣的監管機制,而對于傳統出版行業則更注重轉型發展。例如“老資格”的北京出版集團,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8家專業出版社、5家雜志社和14家子公司的大型文化企業,旗下的北教傳媒在北京市文資辦等的指導和支持下,作為第一家國有控股圖書發行企業掛牌“新三板”,首輪定增融資金額達8004萬元,保持了行業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
而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則更多顯示了“雙效統一”在國有文化企業中的積極實踐。2015年,24小時不打烊的中國書店北京燕翅樓店開業,集書香文化示范地、文化傳承展示地等于一體,在服務全民閱讀方面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兩年來,該店共組織特色文化活動90余場,服務讀者4000余人次。以古籍、文史、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為經營特色,用24小時營業與服務全民閱讀的經營理念,實現了從一家實體書店到一個城市文化地標的轉身。
扶植重點 加強平臺服務功能
北京市文化企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還得益于產業發展環境和體系的完善,得益于產業發展關鍵環節上的重點突破。
文化產業功能區是北京市文化企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平臺。近年來,北京市文資辦著力推進全市范圍內的17個重點文化產業功能區的中長期規劃工作,編纂完成了《文創產業功能區發展報告(2016)》,對功能區建設發展進行了科學規劃,同時重點推進產業園區發展與區域發展、區域發展與創業者發展的協調統一。前文提到的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就已逐步形成了集行業產業鏈條完善、高校人才聚集、金融服務O2O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于一體的影視產業發展文創園區。其中,吸引社會資本加入,有效推動了懷柔區“影都”定位的區域規劃發展。
此外,北京的展會、消費季等具有產業服務功能的平臺也在不斷完善:“2017北京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啟動發放,5000萬元消費券直接發到消費者手中,可自由選擇文化機構消費,涵蓋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化電商4個行業領域;北京京西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定向支持京西文化旅游發展;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參與舉辦的“2017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以“共創未來”為主題,通過比賽的形式促進中美兩國創客文化與生態的建設,為兩國青年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首都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推介會涵蓋影視動漫游戲、網絡影視、新媒體等產業領域,促進了一批文化與科技、信息、金融、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的企業發展。
文化金融 “補貸投”聯動促發展
一直以來,我國文化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針對這些老大難問題,北京市文資辦探索建立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并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文化產業“補貸投”聯動體系。
北京市文資辦聯合建設銀行、北京銀行等30多家機構,推動債券融資、企業展覽展示等功能模塊試運行,形成了“IP孵化、信息查詢、信用管理、股權債權融資、企業掛牌”等線上線下服務的北京市文化金融服務網絡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其中,北京市文資辦已經舉辦多場網絡影視、新媒體等項目路演和投融資沙龍,服務文化企業600多家、投資機構100多家。
數據顯示,在這些舉措的推動下,僅今年上半年,“補貸投”聯動體系已經累計為文化企業提供超過140億元資金支持,直接撬動社會資本近600億元,資本投放效率不斷提高,與文化經營生產的正相關性逐步顯現。此外,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試驗區也將掛牌,為文化金融合作生態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曲曉燕)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