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七十七天》自從11月3日上映以來,成了今年國產片的一匹黑馬,上映10日后票房突破5000萬元。此外,這部電影的海報和劇照在朋友圈里成為“爆款”,讓深藏于人們心間的“自我放逐”傾向得以彰顯、釋放。
《七十七天》根據楊柳松真實經歷和由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小說改編,講述了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老楊與一名高位截癱但積極樂觀的女攝影師,用了七十七天攜手走出羌塘無人區的故事,完成了一次神話般的“自我放逐”。
這部影片“風格清奇”,以“偏離市場需求”的小眾題材成為票房黑馬,這令我們看到電影市場的潛力“取之不盡”,也令我們感慨,當“自我放逐”成為時尚,都市“上班族”背負著怎樣的壓力和焦慮。
在爆笑喜劇當道的時代里,辛勞、壓抑、孤獨是觀眾心中抹不去的創傷,尤其當這種心理需求持續被創作者忽視的狀況下,《七十七天》的出現無疑給了他們的心靈以巨大撫慰。
早在《七十七天》之前,《狼圖騰》《重返狼群》等電影便已在銀幕上開啟了“自我放逐”的潮流,自然的召喚甚至超越了愛情,成為觀眾眼中最動人、最長久的“心靈歸宿”。
得不到的最珍貴,《七十七天》便是車水馬龍間最溫暖的擁抱。
轉自:北京娛樂信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