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學能否出現“中國的羅琳”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2-22





      兩位擅長歷史題材寫作的“網文大神”宣布了他們新的創作動向,轉換東家,簽約并推出兩部新作的連載,這也是多家數字閱讀平臺宣布成立“原創聯盟”后,率先推出的“精品內容全平臺共享計劃”項目之一。布局網絡文學的精品創作,這源于網絡文學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在市場資本的追逐之下,IP作品虛熱,網絡文學作品作為IP影視劇改編源頭,出現了被過度購買、開發的現象,以致僅這兩年,便使得長達十余年才沉淀下來的一些優秀網絡文學作品被“消耗”殆盡。盲目的IP崇拜,使影視公司誤認為凡購買到的網絡小說就能變成帶來巨大利益的IP。他們或許忘了,IP的發展方向,何嘗少得了精品化的創作來支撐。
     
      網絡文學發展已經20余年,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超3億,日更新文字量更是多達1.5億。另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市場份額前30位的重點網絡文學網站原創作品總量多達1000多萬種,每年新增近200萬種。網絡文學增量迅猛,但尷尬的現狀卻是,能夠產生廣泛影響的網絡文學力作鳳毛麟角,而抄襲、同質化、用寫作軟件粗制濫造等問題卻日益突出。
     
      無論是業界還是網絡文學作家都已越來越難以回避這樣的現實:經過“野蠻拓荒”階段,網絡文學已從“產品為王”“渠道為王”“數量為王”“點擊率為王”時代,開始進階到如今的“內容為王”時代。“內容為王”的更高訴求,便是“精品為王”。前些時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社會推薦了18部優秀網絡文學佳作,彰顯了其精品創作的用心和導向。
     
      網絡文學怎樣產生精品力作?在網絡文學的閱讀市場中,我們看到有的網絡文學作家、寫手創作的網絡文學,動輒以百萬甚至千萬字篇幅連載,其作品出版也動輒幾十萬冊、上百萬冊,獲得了大量粉絲的一時追捧。但煙云散盡不需經年,熱得快,死得快,仍然無法掩蓋如今網絡文學在思想、精神、文學性和藝術性方面的極大欠缺。網絡文學量的噴發,并不必然帶來質的提升。要解決思想上蒼白、審美水平不高的問題,就需要網絡文學作家、寫手不斷思考和尋找衡量優秀網絡文學的標準——這個標準不唯點擊量,不唯話題性,不唯題材驚悚表達怪異,不唯天馬行空玄虛裝酷,而是同樣被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和社會所要求的文學和人生價值所約束、所拷問著。一些優秀網絡作品的持久成功恰恰表明,傳統載體的文學與優秀網絡文學的標準,不是格格不入,而是殊途同歸。思想內容高雅優美、筆觸精致、富有文學藝術審美魅力,一樣應該是網絡文學的追求,當然,有更多話題性、有更快捷直接對當下生活的反映、有更貼近年輕受眾群體的表達與形式感等要素,也是網絡文學作品的優勢與特質所在,但如果網絡文學作家沒有對自身定位和短長的理性認識,不對網絡文學的文學性、藝術性孜孜以求、不倦探尋,不主動追求網絡文學作品的美學覺醒,那么,無休止的“超長篇幅”的復制,大量淺俗粗陋的網絡IP的冒泡,很難讓網絡文學走出“裹腳布長篇”居多的尷尬,產生質的飛躍。
     
      當然,網絡文學的生存環境也有提升余地。充滿喧囂的商業消費文化、紛繁復雜的價值觀和讓人目迷五色的流行時尚,構成了當下網絡文學的生存環境和文化情境。“炒作”“點擊率”“博出名”“套利”“欲望”等熱詞與網絡文學如影隨形。網絡文學作家如果沒有清醒理性的認識,沒有安靜的寫作心態,沒有對功利目的第一的警惕,不能堅持文學的獨創性和個性化,無法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又怎能獨善其身,真正切近文學創作的本質,又怎能達到創作出精品力作所需要的精神高度和文學高度?我們很不愿意地看到這樣的現狀:網絡寫作過度商業化的問題日益凸顯,什么題材熱門就寫什么,有的“大神級”作品像是工業化模子印刷出來的,只是因為好賣成了唯一的創作風向標,就大量拷貝、復制;有的年輕作家似麥乳精兌水,閉門造車千萬言“巨作”,早早地寫完了激情,寫光了積累,寫空了情感,寫沒了思想,只甘于或被拘囿于機械的每日三五千言“碼字”生活……這樣的網絡文學生存狀態,無論對創作者還是受眾、版權擁有者,都不是一種健康態,而是一種“壓榨”態,或曰一種非關文學的“變態”。
     
      意識到網絡文學問題的作家不在少數,每一年開年,也都有一些作家把網絡寫作上升到事業高度來考量,一位“網文大神”表示,“大家開始思考寫的這個東西,到底能發酵到什么樣的地步,有沒有生命力,能在這個領域傳播多遠,或者留存多久。”對于需要向精品化邁進的網絡文學,這種焦慮與自我追問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要寫出精品力作,需要網絡作家們“手下留情”“杜絕廢話”,需要精益求精,需要與傳統長篇小說作家一樣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精神。不然,縱然下筆千言萬語,卻都是“水貨”和自我復制,又如何能讓讀者披沙揀金,激起發自內心的共鳴?網絡作家尤其還需對一種傾向保持警醒,那就是只看商業風向標,唯利是圖,粗制濫造。只用商業利益一個輪子驅動的網絡文學創作,是不可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學天地的。對于“利”的無限追逐,將是橫在網絡文學作家,尤其是已獲得商業成功的作家面前最大的障礙。
     
      有網絡寫手說,自己的網絡文學寫作一定要往精品路線走,否則就只會如同流水線上生產的東西一樣令人厭棄;也有網絡文學作者表示,寫作的“理想是做‘中國的羅琳’(《哈利·波特》系列作者)”(唐家三少語)。有雄心是好的,但口號喊得山響,也不如寫好每一天、每一頁、每一字。“碼字”生涯里不僅只有生存之需、獲利之想,也應有我活過、我寫過、我想過的生命探尋與人生真義,更應該涵容網絡文學發展的審美理想和提升欲望。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成國際手機動漫規則制定者

      3月16日,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發布手機(移動終端)動漫國際標準(標準號T 621)。該標準由中國自主原創、主導制定,是中國文化領域的首個國際技術標準。這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
      2017-03-24
    • 網絡文學出海 會成為中國的“新文化現象”嗎?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數字閱讀的門檻。中國網絡文學產業經過20多年積累沉淀,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家和一系列高質量網絡文學作品。借助海外翻譯的二次傳播,中國網絡文學在全球文創領域里異軍突起,成為一種值得...
      2017-03-28
    • 2011年至2016年:中國文物出境展覽累計293個

      “2011年至2016年,中國文物出境展覽累計293個,文物入境展覽累計116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27日在京表示,文物進出境展覽日益受到國家元首的高度重視和普通民眾的廣泛關注,成為豐富文化外交、推動文化對話的“重頭戲”。
      2017-04-06
    • 中國文化貿易與文化雙創大會5月舉行

      為了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熱情,推動全社會文化創新創業高潮;以構建文化產業全產業鏈為思路,打造文化生態體系。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將于5月9-11日舉辦中國文化貿易與文化雙創大會。
      2017-04-10

    熱點視頻

    中國報協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總編輯王其團2018賀新春 中國報協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總編輯王其團2018賀新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