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與以往大眾型、粗放型消費不同,如今文化產品消費已進入個性化、多樣化新階段。”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醴陵市醴泉窯藝陶瓷有限公司總設計師黃小玲一邊用自己帶來的釉下五彩瓷手握杯泡茶,一邊和另外兩位全國人大代表聊起了文化產業新動能培育。

(圖片源自網絡)
“好的文化產品、文化品牌要敢于走出去,重塑中國制造在世界上的形象。”這幾年,黃小玲代表多次將有1700多年歷史的醴陵瓷器帶出國門,受到外國友人的稱贊。“這讓我真切感受到,文化產業只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貼近市場轉型升級,就能獲得發展的強大動能。”
黃小玲代表說,近幾年,她明顯感覺到消費市場不斷轉型升級,大家更愿意花高價錢買好東西。“文化企業需要抓住機會,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精準把脈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提供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新蕾刺繡部主任成新湘展示了一款特殊工藝的湘繡筆記本。“不僅筆記本外殼上面的喜鵲全部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而且還創造性地加入了指紋加密的‘黑科技’,很受市場歡迎。”成新湘代表介紹,他們還在鐘表、燈具、箱包等生活用品中增加湘繡元素,讓湘繡融入現代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花鼓戲保護中心副主任杜美霜說:“文化品牌需要不斷創新,提供更好的文化創意、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比如花鼓戲,如果唱的總是那幾出,跟不上時代變化,不僅年輕人不愛看,老觀眾也會流失。”杜美霜代表認為,要提高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一是要打破管理機制、經營方式方面存在的藩籬,為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創新、創造提供條件;二是要提高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
“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解決當前有文化卻無品牌、文化產業大而不強等問題。”成新湘代表說,“文化產業創新、文化品牌的培育離不開政策扶持,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盜版打擊力度。”(李華林)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