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想到我們的文物能變得這么有趣。”提到剛結束不久的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革命館)副館長李嵐依然興奮不已。紙雕燈、吉祥物“果果”、虎頭眼罩……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給這個有著近六十年歷史的老館帶來了新的活力。
大賽的成功讓革命館找到了文創探索的新路徑,這也是廣州文物博物館版權產業聯盟推動地方博物館文創前行的又一實踐。
“一開始對做什么、怎么做并不清楚,再加上人手不夠,投入的精力也不多。”李嵐坦言,最開始的文創開發只是一些小打小鬧,博物館也沒有專門的文創部門。
促成革命館轉變的契機,是去年上半年革命館策劃的一個廣州近代典藏文物展。“文博聯盟聯系我們說,可以配合這個展覽進行一個文創設計大賽。”李嵐說,這一提議讓他們感覺很新奇。
她所說的文博聯盟是2015年成立的廣州文物博物館版權產業聯盟,廣州市版權保護中心是聯盟理事長單位,成員包括博物館、版權公共(中介)服務機構、文創企業、藝術院校等多家單位。
廣州市版權保護中心副主任柏劍說,聯盟的重點是為文創相關主體搭建起合作平臺,從而推動廣州地區文物博物館版權產業的發展。
在文博聯盟的推動下,革命館舉辦了“文創作品設計大賽”。通過聯盟的平臺,與廣州多家藝術設計院校展開合作,吸引大專院校學生的參與。
一些學校將這一設計大賽納入教學課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桂元龍說,學院專門為這一大賽開設了相應的課程項目。“大賽主辦方與我們的培養目標一拍即合,我們希望學生能在實踐中提高自身能力。”
大賽讓革命館收獲了近300份文創作品,豐富的創意與具有特色的設計讓他們喜出望外。
“我們把設計作品帶去廣州文博會、上海展會展出,很多人都喜歡得不得了。”李嵐說。
“地方博物館雖然館藏不如省級、國家級的博物館豐富,但也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價值,值得開掘。越是地方的博物館,其文化內容越貼近本地的百姓。”柏劍說。
除大賽外,文博聯盟還開展一系列活動,如邀請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行業專家傳授文創實踐理念,舉辦專題培訓等。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多項政策,鼓勵開發文創產品。去年頒布的《廣州市博物館條例》,也從經費、人才等角度,進一步鼓勵廣州市博物館的文創開發。(鄧瑞璇)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