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解讀:中國知識付費經濟向上態勢明顯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30





      中國知識付費經濟向上態勢明顯(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徐敬宏
     
      據美國“市場”網9月14日報道,在中國,付費訂閱、與專家在線互動等網絡直播,被統稱為“知識付費”經濟。研究估計,去年中國這種經濟規模達73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付費播客,主要是消費者直接為在線內容付費。中國民眾迫切渴望獲取當代重要信息,在中國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需不斷更新個人技能,中國手機支付更便利,中國社會普遍存在“擔心落伍”的心態。
     
      據法新社9月11日報道,微博問答是新浪微博開設的一項功能。去年,通過問答提出的問題每天達到約1萬個,而金融、健康和就業問題的答題人每一次回答都能賺到錢。在中國無處不在的手機支付方式的推動下,熱門話題得到的圍觀可能為每個答案帶來數萬元的收入,而這筆收入將分給提問者、答題專家和微博平臺。
     
      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網站日前報道稱,擁抱知識經濟——從人工智能到大數據——的國家獲得了快速發展,這也極大地改變了各國的地位。而中國的科研投入在全球科研開支中的占比呈井噴式增長,如今已超過了20%。同時,90%的中國人認為人工智能對社會有好處。
     
      FT中文網撰稿人王鵬鯤日前撰文稱,在用戶愿意為知識付費的大環境下,喜馬拉雅FM和知乎等平臺聚集了大批粉絲,但是基本還停留在一次性買賣課程和講座的階段。下一步,領頭企業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務才能留住客戶,比如提供個性化課程推薦或督促其完成學習。
     
      2016年被視為中國知識付費元年,經歷了持續1年多的火熱,一大波知識付費產品搶占資本市場,整個行業呈現快速成長、持續向上的發展趨勢。
     
      以羅輯思維推出的“得到”為例,它以付費專欄的形式為主,用戶可通過按年或按月的訂閱形式獲取系統性的課程,用戶黏性較強。“得到”上線的第一個付費訂閱產品《李翔商業內參》上線20天后,營收就過百萬,成為現象級的知識付費產品。
     
      據艾媒咨詢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用戶規模預計將達2.92億人。而從內容生產方面上看,優質內容不斷深耕細化,垂直化內容生產越來越豐富,呈現出專業化趨勢;從知識付費產品的形態上看,平臺型產品、內容型產品、工具型產品都在不斷發展,多元化趨勢明顯。
     
      要論知識付費領域不斷發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經濟的發展、移動支付等條件之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新媒體帶來的新的消費形式以及當下用戶消費習慣的轉變。知識付費集合了教育、傳媒和消費三個領域的特點,通過媒體、視頻音頻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體中引爆和傳播知識,刺激新的消費形式。用戶消費習慣也在不斷轉變,為知識買單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地被認可,這為知識付費發展提供了廣泛的用戶基礎。
     
      二是知識更新換代加快與競爭加劇導致的“知識焦慮”。當前社會,知識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各種信息比之前任何時代都更豐富,很多人面對海量信息在篩選、吸收以促進個人提升時,往往會產生“知識焦慮”。各行各業日益激烈的競爭又加劇了這種焦慮與需求。而知識付費可以相對快速地獲取信息和知識,正是滿足了這種想要主動學習的“知識焦慮”人群的心理。
     
      這一行業的蓬勃發展,一方面給互聯網內容生產領域帶來了新的升級,從某種程度上也保護了知識信息生產者的知識版權,由此激勵更多優質內容的產出;另一方面,其垂直細分的趨勢也能促進信息消費者更快、更高效地篩選信息,獲得更個性的信息服務。
     
      然而,知識付費產業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行業在市場完善上仍有巨大發展空間。比如對用戶來說,市場上知識付費產品參差不齊,用戶維權難的現象比較常見。對于知識提供者來說,如何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等問題也比較突出。
     
      未來,中國知識付費行業要取得進一步發展,需要生產者繼續堅持“內容為王”,生產高質量的優質內容,為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同時,付費產品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商業模式,完善定價和第三方評價機制,以此促進市場的良性競爭,保障用戶的權益。此外,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將有利于互聯網知識傳播過程中的版權保護與消費者的相關權利的保障,為知識付費發展保駕護航。
     
      9月17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在給大會的賀信中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科學普及,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科學文化素質。這將進一步為知識付費經濟在政策環境、社會氛圍、行業規范等多個方面帶來機遇。(賀文翰采訪整理)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成國際手機動漫規則制定者

      3月16日,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發布手機(移動終端)動漫國際標準(標準號T 621)。該標準由中國自主原創、主導制定,是中國文化領域的首個國際技術標準。這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
      2017-03-24
    • 網絡文學出海 會成為中國的“新文化現象”嗎?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數字閱讀的門檻。中國網絡文學產業經過20多年積累沉淀,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家和一系列高質量網絡文學作品。借助海外翻譯的二次傳播,中國網絡文學在全球文創領域里異軍突起,成為一種值得...
      2017-03-28
    • 2011年至2016年:中國文物出境展覽累計293個

      “2011年至2016年,中國文物出境展覽累計293個,文物入境展覽累計116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27日在京表示,文物進出境展覽日益受到國家元首的高度重視和普通民眾的廣泛關注,成為豐富文化外交、推動文化對話的“重頭戲”。
      2017-04-06
    • 中國文化貿易與文化雙創大會5月舉行

      為了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熱情,推動全社會文化創新創業高潮;以構建文化產業全產業鏈為思路,打造文化生態體系。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將于5月9-11日舉辦中國文化貿易與文化雙創大會。
      2017-04-10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