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首歌從KTV下架?”這一消息11月5日登上微博熱搜。消息透露,該公告是由我國唯一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發布的。音集協相關負責人證實:公告于10月22日發出,要求KTV終端生產管理商和卡拉OK經營者在今年10月31日前實施,總共涉及6609部音樂電視作品。
用了誰的歌,就給誰付錢
6000多首作品之所以會被下架,是因為這些作品的權利人均非音集協會員。此次下架歌曲,既是依法行使集體管理職責,也是音集協啟動KTV 曲庫正版使用的第一槍。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用了誰的歌,就給誰付錢。這是尊重版權,也是尊重勞動成果,更是一種市場規則。現在管起來,正是讓大家重視這樣一種規則。讓版權得到保護,讓音樂人的勞動成果真正受到重視。
只有著作權受到保護,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創作
有形的勞動成果,比如專賣店的電器,鮮有人免費搬回家。無形的勞動成果,比如歌曲,卻總有人不重視。在1983年至1987年間,許鏡清老師為86版《西游記》創作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圣歌》、《敢問路在何方》等一系列歌曲。而當時許老一共拿到6000多元作曲費。《西游記》播出這些年,只有韓寒主動付了5萬元。很多音樂網站都不給錢,其中一家網站在許老找上門后,竟然只給了2.7元。
放任沒有獲得授權的歌曲在KTV曲庫是對版權所有人創作積極性的一種打擊,會抑制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表演權是著作權財產權的一種,KTV為其播放的表演的作者支付版權費是作者智力勞動的一種回報。只有作品為作者帶來了足以支撐其生活需要的收益,才能使作者專心創作,迸發出源源不斷的靈感。只有著作權受到保護,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文化作品的創作。
培養起公民付費的習慣,才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音集協一個正常的公告卻引起網友熱議反映了公民著作權意識的淡薄。小說、電影、歌曲,無論供應商付出多少努力為自己的作品設置一些付費門檻,都能被廣大網友輕易地破解,在網上找到免費的資源。作品一經上市,沒有多久,盜版就滿天飛,沒有人愿意為知識付費。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著作權的保護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提高我國著作權的保護水平,不僅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還要使這些法律真正落到實處。讓像音集協這樣的管理組織擔負起監察侵權行為的責任,真正將權利義務落實,打擊違法行為,培養起公民付費的習慣,使著作權意識不斷增強,才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刪除部分侵權歌曲,只是清理和規范曲庫的第一步,渠道肅清并規范后,音集協會不斷的將最新的正版、高質量會員作品最快捷、最直接提供給KTV場所,讓消費者享受最新最流行的正版帶來的愉悅和享受。同時在渠道上徹底杜絕KTV曲庫使用未經授權的作品,以促使更多的權利人入會。然而,必須正視的是,各地征收的KTV版權費去向成謎,KTV版權的利益分配也是一筆糊涂賬。著作權保護屬于公益性質,多數費用理應流進作品權利人的口袋。因此,作為版權監管機構,音集協僅能收取少數運營費用,并定期向社會公布賬目,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卡拉OK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對收費標準的制定有參與權,對收取費用的分配有知情權、監管權。
微言大義:
@一曲流殤-: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元氣滿滿鴨w:算了,以后不去KTV了。
@印象煙臺:維護原作者權益,值得支持下。
編后語:
我們都喜歡免費的東西,而免費的東西實際上是最貴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前20年,我們習慣于從網上免費下載電影、音樂、書籍等等,這獲得了一些便利,但也造成了一些惡果。不尊重原創,盜版漫天飛,垃圾信息泛濫,隨便的復制加粘貼就能產生所謂的“爆款”,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環境。所以,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養成為知識付費的習慣。畢竟,只有尊重著作權,我們才能看到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