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圍繞首都"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積極引導老舊廠房等存量空間轉型升級,促進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出臺了《關于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原則和相關政策、保障措施,使老舊廠房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在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北京市騰退老舊廠房達242個,已經轉型利用的老舊廠房占地面積601萬平方米,正在轉型改造的占地138萬平方米。
"朝陽模式"形成示范效應
"北京朝陽區作為北京市曾經的紡織、電子、機械、化工、汽車五大工業基地,老舊廠房資源豐富。近年來,朝陽區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主動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把老舊廠房改造作為產業轉型升級,城市'留白增綠',統籌區域、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發展紐帶,協調推進農村城市化、城市現代化、區域國際化建設,探索形成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模式',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老舊廠房轉型發展文化產業聚集區域和具典型示范意義的區域。"北京朝陽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還談道,截至目前,朝陽區已有798、751、萊錦、懋隆、恒通、惠通、塞隆、吉里、競園、齒輪場、創立方等60家老舊廠房轉型升級改造為文創產業特色園區,改造建筑規模299.67萬平方米。尚8、愛工場、東方嘉誠等一批運營成熟的園區實現了運營模式、管理團隊、園區品牌等方面的輸出和推廣,在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建立了合作園區,實現了園區品牌和模式的輸出,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成立聯盟挖掘老舊廠房文化富礦
為進一步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充分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范引領作用,搭建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協同發展平臺,8月18日,由北京市朝陽區和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牽頭倡議,聯合全國17個省市的23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先進城市(城區)相關部門,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等智庫機構和94家國內老舊廠房轉型升級文化產業知名園區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
全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北京市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從聯盟近100家園區中,精心遴選了798、751、上海8號橋、杭州Loft49、成都東郊記憶音樂公園等50家在行業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園區集體亮相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旨在通過文博會這一文化盛事,充分展示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成就,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全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秘書長單位朝陽規劃藝術館負責人表示,"聯盟成立以來,在聯盟的示范帶動下,在全國范圍內,新的老舊廠房轉型文化產業園區不斷涌現。在文博會期間,聯盟正式向社會發出'邀請函',尋找共同致力于老舊廠房保護與文化創意轉型發展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老舊廠房文化富礦的挖掘、保護和利用。下一步,聯盟也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原則,統籌全國各地文化資源、金融資本、創意人才、創新技術、專家智庫等優勢資源,促進資源對接和項目合作,推動政策、服務體系和發展模式創新,在推動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傳承創新發展,促進城市更新轉型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作者:付連英)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