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目并購拖累業績表現 影視業不能任憑資本“發號施令”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21





       近日,很多上市影視企業實施了商譽減值,造成業績大幅下滑。記者了解到,一次性計提幾億元甚至十幾億元商譽的影視公司不在少數。緣何如此?
     
      所謂商譽,是指企業合并時,投資成本超過被投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只有并購行為才會涉及‘商譽’。當年按某價格估值收購的公司,如今不值這個價了,產生的價差就是商譽減值。計提就直接算成了虧損。”中航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分析師裴伊凡說。
     
      譬如,一些影視企業收購游戲公司之后,由于監管新規導致游戲版號審核暫停,游戲公司業績大幅承壓,估值縮水,從而影響了母公司年終財報。由此可見,影視產業前些年一些非理性的投資并購行為,是很多企業商譽“爆雷”的表層原因。
     
      進一步而言,商譽減值的深層次因素在于近些年影視產業過于依賴資本驅動,急功近利,行為短視。很多影視公司雖然也喊著“內容為王”,但實際還是任憑資本“發號施令”,造成低質量、同質化產品盛行,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由于影視產業結構嚴重失調,最終導致了資本市場的價值重估和洗牌。
     
      “相關企業應冷靜下來,將發展理念真正從資本驅動轉向內容創新驅動。”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青亦認為,“內容創新”不僅指推出精品影視項目以及追捧熱門IP,還包括產品分發、營銷、衍生品生產等方面創新,以及導演、編劇和專業管理人才向職業化方向發展。
     
      慈文傳媒集團副總裁、首席品牌官趙斌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需要從影視產業供給端改革,優化產能結構,“要在提高資金使用率基礎上,有效改變市場占有率,從而提高商業回報率”。趙斌說。(作者:梁劍簫)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