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博物館:從"等客來"到"走出去"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16





      歐洲商人馬丁的家書、琳瑯滿目的外銷扇精品、圖文并茂的展墻……一場名為《指間的廣州制造——外銷扇文化展》的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賞。5月1—31日,該展覽將在廣州地鐵越秀公園站持續開展。


      展覽以廣東省博物館原創展覽《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為依托,展現出當時廣州的貿易盛況,解讀外銷扇上承載的廣州工匠精神以及這股“中國風”對西方社會文化的影響。


      近年來,博物館吸引力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游客把博物館當成一個文化打卡的景點,走進其中品讀文化、感知歷史。今年五一期間,廣東省各種文化場館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各類圖書館和文化館舉辦重點文化活動113場,博物館舉辦特色展覽322場、特色活動73個。其中,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夢回大唐——盛唐藝術與生活展”等活動吸引觀眾約4.8萬人次。


      博物館越來越受關注的同時,也被賦予文化傳播的更多期待,以往收藏在博物館“深閨”中的文物大都以單調乏味的文字介紹、導覽講解,訴說著自己的過往歷史,游客來去匆匆,很難細心領會每一件文物的獨特性。現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思量怎樣擺脫“等客來”的困局,實施“走出去”戰略,讓博物館更親民、更具活力。此次廣東省博物館與廣州地鐵合作舉辦開放型展覽的初衷便在于此,但外聯活化文物的活動不止于此。


      今年五一,廣東省博物館聯合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共同策劃“追夢·廣州紅——楊匏安史跡探索”行走活動,線路包括楊家祠、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農講所等楊匏安在廣州10年間主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為配合行走活動,主辦方還印發了《追夢·廣州紅——楊匏安史跡探索》手冊,并研發微信小程序,參與者每到一處拍照上傳,就能獲得獎勵,讓游客主動品讀這段紅色記憶。


      除了聯合策劃線路外,廣東省博物館還積極開展研學旅行,讓游客實地感受和體驗嶺南文化以及社會變遷。2018年至今,廣東省博物館開發的“驛路同游研學”項目已接待30批游客,近千人次。


      如今的廣東省博物館已經不僅僅是展覽文化的地方,更像是一個綜合展示歷史文化的平臺,發揮文化傳播和教育的雙重功能。今年暑期,廣東省博物館還將繼續推出新的“行走古驛道”線路,研學游徑包括從化、潮汕、韶關、連州、客家等地,讓更多學生有機會走近探訪古驛道上的村落與傳統民俗工藝,讓文化成為看得見的競爭力。(鄭宏敏)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