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產業前景廣闊 正處于最好的發展時期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6-24





      體育,如今是中國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增長點之一,體育產業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效應突出。


      “中國體育產業潛力很大、前景廣闊,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給出了這樣一番評價。


      據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透露,2014年-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1.35萬億,增長到了2.2萬億,年均增長速度在18%;相比之下,2006年-2013年體育產業的增速是16%。


      從增加值來看,2014年是4040億,到2017年是7800億,年均增長19%。體育產值占GDP的比重也從2014年的0.64%到2017年是0.94%。


      “這個增長速度可以說越來越快。”劉扶民司長在發布各項權威數據的同時,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令人樂觀,“2018年的數字我還沒有拿到,據業內人士初步估計,它占GDP的比重將超過這個1%關鍵數,對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會有信心。”


      實際上,這樣的信心也同樣來自于體育用品業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7年,我國體育用品以及相關產業制造、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的總產出達到1.78萬億元,占體育產業總產出的80.9%,是體育產業的支柱,為帶動就業、擴大消費和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體育用品行業的未來,李穎川也給予專項建議,“一是以創新為動力,推動體育用品業轉型升級,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二是結合體育改革,拓展體育用品業發展空間;三是堅持市場導向,打造知名體育用品品牌。”


      如今,社會資本爭相進入體育產業。像是恒大、萬達、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蘇寧等大資本以各種方式持續布局體育產業,為體育產業提供了充裕的資金和更高的管理水平。


      這些社會資本的入局,也帶動了整體產業的繁榮。


      如今火暴的中超和路跑賽事,正是眾多社會資本聚集的焦點,它們也交出了一份相關數據:2018年的中超聯賽現場觀賽的人數578萬人次,每場人均是2.4萬人,網絡直播3.4億人;同一年,全國共舉辦馬拉松賽事1581場,參與人次583萬人次,拉動消費近500億。


      今年初,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委下發了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行動計劃(2019-2020),提出要在2020年體育消費達1.5萬億。


      讓更多人愿意加入體育運動之中,或者愿意為體育埋單,這是中國體育產業的下一個階段目標。(記者 許睿)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