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國家文物局(INAH)授權下,一支國際專家小組在塔巴斯科州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最古老的瑪雅文明遺址——阿瓜達·菲尼克斯(Aguada Fénix)遺址。這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古跡總占地面積56.3萬平方米,其儀式中心長1400米、寬約400米、高10-15米,包括9條道路。近日,《自然》雜志刊登了這支國際團隊的研究成果,并強調這一發現的重要性,“這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古老的瑪雅文明建筑,其規模遠超后期的金字塔和宮殿。”
阿瓜達·菲尼克斯遺址位于塔巴斯科州,靠近危地馬拉邊境。遺址外形看起來像山脈或小山丘,且處在該州的種植和放牧區,因此多年來都未曾被發現。2017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考古學家野田武(Takeshi Inomata)和他的妻子、人類學家崔亞丹(Daniela Triadan)主導的國際團隊揭開了古跡的神秘面紗。通過墨西哥國家統計局(INEGI)的低分辨率激光雷達,他們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建筑。通過使用高分辨率激光雷達,他們對埋藏在樹冠和泥土下的古跡進行三維成像。隨后,研究人員對遺址進行挖掘并對69個木炭樣本進行了放射性碳測試,確定了遺址的年代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從而超越了位于危地馬拉的塞巴爾(Ceibal)瑪雅遺址(塞巴爾遺址儀式中心始建于公元前950年,此前被認為是最古老的瑪雅遺址)。考古發掘還匯集了一批來自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韋拉克魯斯大學和墨西哥州自治大學等機構的考古專家和學生。
遺址所在地俯瞰圖
瑪雅地區考古專家委拉斯開茲認為,這座泥土建成的儀式中心不是金字塔,而是與禮節和儀式有關的大型平臺。金字塔的錐形構造只允許少數人進入,與之不同的是這座平臺的結構大小和形狀可容納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在這座建筑中進行的可能是與農業和生育有關的大規模儀式,在該建筑中也找到了陶器、貝殼、動物骨頭和綠色石斧等祭品。
考古發掘
委拉斯開茲表示,這一發現具有若干重要意義。首先,科學界普遍認為瑪雅文明是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的,即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建造直到形成更大的結構。但是,這次的發掘卻顯示出相反的結果:瑪雅人從更大的結構開始逐漸打造更小的結構。
研究發掘
其次,人們普遍認為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等級制度,精英統治階層組織和控制人口并開展大規模建設。這種等級制度在其他地方確實存在,比如在奧爾梅克文明中,巨大的頭部雕像代表著統治者,但在阿瓜達·菲尼克斯遺址中沒有發現這種等級制度的證據,表明這里的社會不平等程度低于奧爾梅克文明,也證明了瑪雅文明在早期階段是更公平的,之后才發展出了等級制度和由王權主導的社會不平等制度。
遺址三維圖像
鑒于新發現的紀念性建筑的出現時間更早且當時的瑪雅社會不平等程度較低,考古學家們不禁重新思考,“不是只有由精英組成的等級社會才能建造這樣的大型項目,人們可以通過共同努力取得驚人的成果。”
最后,一直以來,“關于是奧爾梅克文明推動了瑪雅文明的發展,亦或是瑪雅文明是獨立發展的,一直存在爭議。”瑪雅文明地區陶瓷的出現比以往預想的年代更早,這一證據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兩種文明的關系。據悉,考古團隊將繼續對該遺址地區進行更廣泛的激光雷達分析,他們希望收集遺址周圍的信息,以了解奧爾梅克文明和瑪雅文明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激光雷達技術給考古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大提高了考古發現的速度和規模。借助這一現代遙感技術,近年來考古學家越來越多地揭示了失落的瑪雅文明。
轉自:中國駐墨西哥大使館文化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