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蘭陵縣蘭陵鎮官莊東村,有一位“怪人”,據群眾介紹,之所以說“怪”,一方面是因為他十多年來鉆研藝術很少出門,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院子里養的動物稀奇百怪。出于這種好奇,6月22日,筆者跟隨一位他的老顧客來到官莊東村村東山坡上的小院。院子大門緊閉,門兩側墻頭上爬滿了郁郁蔥蔥的植被,門口一個印有“石龍山珍禽養殖農場”的木門牌特別顯眼。幾次敲門,里面一直無人答應,著實讓人感到小院的“神秘”。經過電話聯系,院子里一位中年男子過來打開了大門。他就是“怪人”馬春法,40多歲,看起來有些靦腆,一頭齊肩的長發散發著一股“藝術家”的氣質。
走進小院,瞬間被院子里的景色所吸引,各色花草滿園爭艷,奇山假山上長滿青苔,鋪在地上的西瓜、甜瓜已經結出饞人的果實。隨著蜜蜂嗡嗡的聲音,在院子西側,十多個蜂箱周圍,成群的蜜蜂在“忙碌”著。咋一看,還以為是個養蜂專業戶。但聽著馬春法簡短的介紹,圍著院子轉了一圈,才發現,小院真的有點“怪”。不僅養蜜蜂,在一個個用鐵絲圍成的籠子或池塘里,居然養了大大小小10多種珍禽,孔雀、錦雞、野雞……,仿佛一個小型動物園。馬春法說,南面還有一個小院,散養著鴕鳥和山雞等,由于門口散養了幾條狗,所以很少讓外人過去。
“他養的這些,下的蛋可好了,絕對是純天然的。”帶著筆者過來的蘭陵美酒集團退休職工王寶玲搶著說,“我就是經常買他的雞蛋、鴨蛋和他混熟的。”
馬春法介紹,他養的這些珍禽,平時都是喂小麥和玉米粒,夏天,還會在欄內用燈光吸引來蟲子供珍禽食用。“我從來沒給自己做過宣傳,但顧客來過一次都會再來,并且會介紹別人過來,”他告訴筆者。
在一個開著空調的小房間里,地上擺滿了成框的禽蛋,桌子上一個個裝滿用黃泥包裹著的鴨蛋、鵝蛋的透明玻璃罐,讓筆者勾起了兒時的回憶。馬春法說,這些都是妻子用在山上挖的黃泥腌制的咸蛋,三十多年的農村,這種腌制方法很普遍,但現在已經不見了。由于方法傳統,所以腌制的蛋黃流油,味道香。
隨后,馬春法帶筆者走進了幾間大房間,一進門讓人眼前一亮,里面擺滿了不同形態的根雕制品,物架上一層層地堆放著用孔雀、野雞等制作的標本,看起來活靈活現,儼然走進藝術天堂。在幾處根雕上,懸掛著幾個白色燈籠特別精致。馬春法說,這些燈籠都是用他養殖的鴕鳥蛋雕刻而成的。
“他對藝術太癡迷了,一雕起東西來就什么也不顧了。”王寶玲繼續說。有一次王寶玲來買雞蛋,敲了半天門無人應,撥通電話,馬春法在電話里告訴她,自己正在投入地雕刻,讓她在外面稍等會,不然一起身,狀態就變了。
在交談中,了解到,十多年前,馬春法在南方做生意,認識了一位做根雕的朋友,生意之余就過去學習,漸漸地就產生了興趣,由于生意上事多,就想回家找個安靜的小院,專心練習這門手藝,在南方經商時,接觸過一些養殖珍禽的,為了既能安心創作,又能貼補家用,就在山坡上建了這個小院,開始了他的養殖和創作生涯。當問及每年能賺多少時,馬春法很謙虛地說:“今年疫情,行情不好,也就能賺20多萬吧。”
臨走時,王寶玲再次勸馬春法通過電商經營,但馬春法又一次搖了搖頭,說:“我不善言談,就想著能靜心鉆研藝術,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孫云建)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