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廠房“騰籠換鳥” 化身特色文化產業園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02





    20200902102338147.jpeg

    圖為77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展的公共文化活動。77文化創意產業園供圖


      近日,2020年度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名單正式公布。98家園區中,包括詠園、77文化創意產業園在內的不少園區由老舊廠房改造而來,實現了園區品牌深度經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體現出北京市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優勢。


      讓非遺“活起來”


      《2019年非遺新經濟消費報告》顯示,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雙創”理念指導下,非遺保護從思路到形態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思路上,從輸血到造血,非遺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形式上,多種跨界融合的新型模式不斷涌現,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與消費,漸成風尚。


      坐落于北京市東城區幸福大街永生巷4號院的“詠園”,由原北京市三露廠老廠房改造升級而來。當下,詠園正推動非遺現代化、年輕化、生活化,擴大其在年輕人一代中的傳播力與影響力,讓非遺“活起來”。


      詠園相關負責人提到,與其他園區不同,詠園是全國首個以非遺為主題的文化產業園區,發揮好設計、創作、生產、銷售方面的資源優勢,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產業鏈服務。


      “詠園非常認真地對待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打造了包括多功能廳、沉浸式展廳首創非遺藝術世界、承啟造物詠園店、麟角設計中心在內的眾多產業空間。”該負責人表示,目的就在于吸引更多人來到詠園,感受非遺之美。


      如何讓非遺文化走向當下的文化市場,以更加年輕化的形象贏得更多人的喜愛?


      詠園相關負責人認為,當代的年輕群體越來越愿意為個性買單、為興趣消費,以非遺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細分領域的潛力不可估量。只有讓年輕人深入接觸非遺,兩者之間產生有機聯系,才能讓非遺滲透進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9年,首創非遺以詠園為空間載體舉辦了首屆中國非遺創藝運動,推動非遺文化實現創新性發展。工作人員稱,首創非遺今年擬舉辦更大體量的比賽,邀請更多非遺傳承人參與其中,同時,吸引更多的優秀設計師,創造出更具生機與活力的文創作品,讓非遺與時尚接軌,獲得年輕消費者的偏愛。


      特色活動落地公共文化設施


      服務周邊社區及京城文化藝術愛好者,也成為一些特色園區的使命。位于北京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的77文化創意產業園,由原北京膠印廠改造而來,是老廠房“騰籠換鳥”的代表性作品。


      今年第五屆77文創生活節共分七大板塊,涵蓋文化市集、音樂表演、戲劇工坊、影響藝術、特色展覽、文化消費、親子活動,從6月6日開幕到9月6日結束(其中,因疫情中斷一段時間),共8季活動,參與觀眾5000余人次。


      此外,園區還通過現有的公共文化設施——77劇場、緣慶書苑落地各類特色活動。除文化類活動外,77劇場舉辦了公益活動、分享活動與科技活動。


      緣慶書院是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與園區共同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方式。負責人介紹,開業以來,緣慶書苑已經舉辦了閱讀、戲劇、舞蹈、非遺、手工等多種類別的文化活動近40場,服務社區周邊從業人員及民眾超過5000人次。


      在77文創園創始人王雷看來,文化園區本身就是文化產品,是融合創意設計、空間再造、文化內容等眾多元素的再創造。每個園區都應有自己的個性,緊扣該區域的文化亮點和歷史故事,特別是胡同里和核心區的文化園區,還應彰顯古都風貌,延續文脈。(陳杭)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