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新觀察|那些遺失的美好,我們終將尋回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2-02





    文化新觀察|那些遺失的美好,我們終將尋回



      闊別160載,馬首銅像12月1日回到圓明園。


      沒有人、沒有歷史記載能夠說清,


      這匹“駿馬”輾轉過多少地方、遭受過多少屈辱。


    圓明園遺址公園內的大水法遺址(新華社記者羅曉光 攝)


      昔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家,160年間僅剩殘垣斷壁倔強挺立。


      今天,當“駿馬”成為故園的一道風景,無數人為之動容、為之雀躍。


      它的歸來,是對中華民族深重苦難的些許慰藉。


      它的歸來,更是警醒著中華兒女永志不忘歷史。


    觀眾參觀圓明園馬首銅像(新華社記者李賀 攝)

      

    國家弱、文物散。


      失去它,有時只需一瞬間;


      而找回它,往往需要艱難的追索、多方的斡旋、


      漫長的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共同造就。



      自鄭振鐸等老一輩文物工作者開始,


      人民共和國一代代“追寶人”九死不悔、初心不渝,


      并不僅僅是為了歸來這一刻的圓滿與輝煌。


      我們迎來的也不是一件件皇家私藏,更是屬于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


    歸國文物西周青銅“虎鎣”亮相國博(新華社記者金良快 攝)


      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的啟明星。


      它們見證的歷史、承載的悲歡、凝聚的精神,


      將指引我們走好奮斗的新征程。


      觀眾參觀“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新華社記者李賀 攝)


      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


      我們愿意以一代人、幾代人之努力,


      以十年、數十年之光陰,


      繼續尋找漂泊在外的文化遺產,


      哪怕山高路遠!



      記者:施雨岑


      圖片:王鵬、范思翔、黃玥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山東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 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確保審計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山東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 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確保審計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