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預計今年全球快遞包裹業務量將突破2000億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27





      11月22日,第五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發布的2023年《全球快遞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在新興市場帶動下,全球快遞包裹市場發展穩中向好,擴容與調整并存,預計2023年全球快遞包裹業務量突破2000億件,業務收入將達4.3萬億元,業務量增長超6%。


      報告稱,快遞業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雖然受到高通脹、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疫情等因素沖擊,但各國經營者積極應對、精準施策、創新協同、拓展空間,全球快遞包裹市場呈現逆勢向好的發展態勢。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錫彬表示,全球快遞包裹業務順應全球化和互聯網經濟發展態勢,保持良好增速,快遞業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互動更加頻繁,關系更加緊密,為推動全球經濟加速復蘇提供有力支撐。


      從業務規模看,2022年全球快遞包裹業務總量約1892億件,同比增長約9.84%,全球快遞包裹收入約4.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2.18%,全球人均快遞包裹量約24件。


      從市場格局看,全球快遞包裹市場在區域分布上仍較為集中,規模底盤由電商市場發達活躍的國家貢獻。其中,中國快遞包裹業務量自2014年起穩居世界第一,2022年中國快遞包裹業務量為1105.8億件,業務收入10566.7億元。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曾軍山表示,中國快遞業有其成功密碼,成為亮眼全球的一張中國名片。其在填補城鄉鴻溝、暢通內外經濟循環、保障民生和服務國民經濟生產交換分配消費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已經成為快遞業大國,規模大、潛力大、影響力巨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表示,無論是國內循環還是國際循環,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我國還不是快遞強國。”中國快遞業協會會長高宏峰說,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差距還很明顯。這差距不是表現在發展規模與發展速度上,主要是發展質量不高。目前快遞企業的經營管理仍保有比較濃重的傳統物流色彩,符合現代物流要求的企業占比偏少。


      對此,國家郵政局局長趙沖久表示,下一步將強化快遞行業先導性,更好服務產業鏈供應鏈。要注重補鏈,圍繞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主動融入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推進快遞進廠,從提升全球通達能力和產業高附加值能力上入手,不斷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要善于延鏈,發揮行業貫通供需雙方、鏈接產業上下游的優勢,積極參與全球范圍產業分工和資源配置,注重從被動補鏈向主動延鏈轉變,努力使快遞成為全球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時效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要有效強鏈,注重在平臺化、集群化、供應鏈化等方面發力,更大范圍深化與商貿交通、先進制造、現代農業和金融通信等協同,更高水平嵌入產業鏈、創新鏈之中。以高水平的寄遞服務,促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降本增效提質。(記者 梁倩)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