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管理有“千里眼”和“最強大腦” 上海首個交通領域多模態大模型問世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29





      上海“模速空間”迎來新成員。5月26日,上海首家國資背景垂直領域大模型企業——中城交(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時發布上海首個交通領域多模態大模型——通達大模型。


      “通達”是全市首個交通專用大模型,也是上海交通智能化的一次迭代升級。它具備兩項核心能力,一是擔任“專家顧問”,為管理人員提供專業知識服務。以往需耗費大量人力撰寫的設計施工方案或招投標文件,如今依托大模型的智能算法,最多幾分鐘即可生成邏輯嚴密、數據精準的專業文檔。


      二是輔助交通組織管理,擔當算法基石和中央大腦。以往,當城市交通遭遇擁堵,交通信號的調整主要靠管理人員的經驗“掌舵”。通達大模型的出現,給交通管理裝上了“千里眼”和“最強大腦”。它通過視頻監控和物聯網設備,敏銳捕捉每個路口的車流量變化、周邊道路的通行態勢,將這些信息快速“咀嚼消化”,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海量數據模擬,像一位運籌帷幄的指揮官,精準制定交通信號優化方案。在試點城市里,這套“智慧藥方”已初見成效,讓路口的通行效率提升15%左右。


      遇到交通事故這類突發情況,處置效率就是化解危機的“密鑰”。過去,即便有智能化管理系統,管理人員也得像個救火隊員,必須到現場去完成事故類型識別、現場確認、救援調度等一系列工作。通達大模型加入后,就給管理團隊增添了一位AI專家,能迅速判斷事故情況,智能調配最近的救援力量,自動規劃最佳救援路線。許多復雜的決策可以不必經過人工,轉而依靠大模型完成,大大縮短事故處置時間,目前已在上海北橫通道有相應試點。


      在企業揭牌的同時,上海一家老牌國企也邁出了轉型的關鍵一步。加速科創孵化是隧道股份戰略布局的重要方向,中城交正是其內部創新孵化的第一家大模型創業公司。


      為了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隧道股份采取“不參與公司實際運營”的輕管控模式,以戰略投資方角色,為企業提供應用場景、技術和生態支撐。在這種模式下,管理團隊成為企業控股方,可以采用更為市場化的運營模式,靈活制定薪酬方案,匹配市場需求和公司發展,同時更高效地進行團隊決策,為后續資本化打好基礎。


      中城交擁有國內規模最大、范圍最全的交通行業專用語料庫,這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該語料庫整合了6大類30小類多模態數據集,超200萬份行業技術文檔、10萬公里道路設施數字檔案、5萬例管理場景案例,是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關鍵基礎。這座數據“寶庫”主要依托隧道股份60多年來在全生命周期建設運營中積累下來的數據。


      目前,通達大模型已在隧道股份的多個智慧工地試點,面對低空經濟、城市更新、綠色低碳等新興領域,中城交也正在展開前瞻性布局。


      大模型從技術走向產業化落地,需要產學研形成“鐵三角”協同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場景共創、標準共建,打通從技術研發到規模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成立當天,中城交和庫帕思科技、智算科技、階躍星辰、建設銀行等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四家合作伙伴將分別在語料、算力、基礎模型和資金方面提供支持,探索“資本—技術—場景”閉環,初步建立多元化產業生態圈。階躍星辰副總裁李璟表示,除了模型開發,還將與中城交開展深度合作,向城市治理相關領域進行拓展。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