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發布 減糖、健康成茶飲消費新需求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0-08





      日前,《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2017至2020年,我國新茶飲市場收入的規模從422億元增長至831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達到1428億元。而未來2~3年,新茶飲增速將階段性放緩。


      《報告》指出,不論是門店數還是市場規模,新茶飲都具備良好的持續增長性,而且延續了中國茶文化。從茶葉市場的分類來看,茶葉零售市場處于“強地域、弱品牌”狀態,預包裝茶飲市場的頭部品牌結構已趨于穩定,現場制作的新茶飲是整個茶葉市場中潛力最大的賽道。


      《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年底,中國飲品店門店總數約為42.7萬家,2020年年底門店數量約為59.6萬家。其中,新茶飲類門店占比最高,達65.5%,門店數約37.8萬家。從茶與咖啡的門店占比來看,新茶飲店占比65.5%,門店數約37.8萬家,預計2023年新茶飲門店數可達到50萬家;咖啡門店占比16.3%,門店數約9.7萬家。同時,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飲品店的連鎖化率達36%,這一數據遠高于餐飲業平均連鎖化率15%。


      《報告》進一步指出,易于復制的商業模式是飲品店連鎖化率高的一個重要成因。而未來2~3年市場收入增速階段性放緩的原因從企業端看,面對競爭加劇、房租較高、人才儲備有限、食品安全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外賣占比高利潤低等因素的疊加,快速增長將有很大的管理性風險;從外部競爭看,下沉市場的盤整、西部北部市場的開發,都需要市場驗證。“但增速放緩是階段性的,適度調整將實現厚積薄發。如果各企業在未來2~3年內解決好品牌、運營能力、食品安全管理等重要問題,新茶飲行業的增長速度將快速回到15%以上。”《報告》強調。


      《報告》認為,新茶飲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受限于茶葉這一核心食材。“茶+水果+奶+其他食材”的不同組合誕生了豐富的產品序列,消費選擇更加多樣化。與此同時,減糖、健康,是年輕消費者的新需求。


      據《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本年度調查中95%的樣本企業有“半糖”“少糖”或“不另外加糖”等減糖的選項,控糖成為趨勢。50%的樣本企業嘗試使用“代糖”,控制熱量的攝入成為本年度熱點。下午茶時段,某外賣平臺上要求“減糖”的訂單占比高達48%。


      從消費人群來看,新茶飲核心用戶人群變化不大,仍以年輕女性為主,覆蓋人群的年齡略有擴大。而各個品牌的定位和目標受眾人群有一定差異,同一品牌在不同城市間,也存在一定差異。《報告》對北京和廣州兩個城市會員進行抽樣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北京地區消費者比較“重視品牌”,而且“杯子等周邊產品銷售較好”;廣州地區消費者更加“重視性價比”,而且下午茶時多杯購買已經形成一定習慣,“多杯促銷”轉化率較高。(記者 宿志紅)


      轉自:中國市場監管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茶飲行業融資額超過13億 網紅喜茶們能火多久?

      在更迭頻繁的網紅品牌中,喜茶和它身后的一群茶飲品牌因為備受資本和消費者追捧而吸睛無數。盡管很多人不懂為了買一杯茶飲動輒排隊四五個小時的邏輯,并不妨礙任性的90后、00后消費者為此買單,也不妨礙如潮水般的模仿者跟進。
      2017-07-04
    • 太平洋咖啡入局茶飲市場勝算幾何

        繼剛剛推出首家精品咖啡品牌Brew Bar,太平洋咖啡近日在上海開設子品牌——太茶的國內首家獨立門店。太茶門店在設計上偏“網紅風”,產品名稱為“有脾氣≠壞脾氣”的網紅風格。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太平洋咖...
      2018-12-05
    • 爆火于2018的新茶飲跑馬圈地后 魔法還能持續多久?

        像一場颶風,以新茶飲之名,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一眾“新興物種”,“嘣”的一聲,從那些不知名之處,驀然崛起,并急速流向一二線城市中,那些中產、年輕、新鮮的目光所聚焦的空間,比如北京三里屯、上海南京路,牢牢...
      2018-12-29
    • 我國現制茶飲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現制茶飲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近日,由美團點評主辦的2018中國飲品創新峰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美團點評在會上發布了《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從新消費、新市場、新方向三個角度,對新零售趨勢下的現制茶飲市場進行了全面解讀。
      2019-01-0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