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1中國便利店指數。調查顯示,廈門、長沙、太原、東莞、廣州的便利店發展指數名列前五位。
雖然行業受到了新冠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但大部分城市的便利店規模仍然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城市的便利店同比去年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整體發展速度出現放緩,各城市間便利店的發展差異性擴大。具有規模、管理、技術優勢的連鎖品牌開始整合資源,走全國化路線。
調查發現,2020年各城市便利店門店數增長整體放緩。門店數負增長的城市占所調查城市總數的27.8%,門店數增長的城市占所調查城市總數的62.2%,其中門店數增長超過5%的城市占到所調查城市總數的11.1%。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發展保持了穩定增速。廈門市的便利店數量增長率達到了7.1%,是所有城市中發展最快的,其次是濟南和北京。
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便利店的發展基本上與各城市自身的GDP保持同步。本次調查的城市范圍相比去年有了一定擴展。像中山、惠州、莆田等城市便利店的發展速度已經非常接近成熟便利店市場的水平,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一、二線城市。其面臨的問題與一、二線城市基本相同,房租、人力成本持續高企,便利店的經營壓力相對較大。
發展潛力較大的城市正在被具有一定實力的連鎖品牌迅速占據。大部分一、二線城市便利店市場的發展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基本處于規模總量變化不大,開關門店數量總體保持平衡。
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同比有所提高,但是整體比例仍然不高。隨著消費者對于消費的即時性、便利性要求不斷提高,24小時便利店對于消費者服務的意義逐漸超過了銷售機會的意義。便民利民成為了便利店服務民生、承擔社會責任的一項重要功能。但由于24小時便利店的運營成本要高于非24小時便利店的運營成本,加上當地氣候條件、經濟發展、居民消費習慣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24小時便利店的發展速度。從服務民生的角度來看,擴大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是提升城市居民服務質量、便民利民的一個有效途徑。
7月20日,商務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其中在業態配置要求方面提到了重點發展品牌連鎖店,提高品牌連鎖化覆蓋率,鼓勵便利店、藥店視情延長營業時間,鼓勵“一店多能”。這是國家層面上為了推動服務民生發展持續推出的支持政策。不僅可以進一步優化便利店營商環境,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而且還將政策支持進一步落到實處,推動便利店的持續健康發展。
另外,地方政府對便利店配套政策的落地也是促進便利店健康發展的保證。城市配套政策的支持可以為便利店提升服務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從全國來看,各城市針對便利店的政策支持差異較大,需進一步深化和落實。(記者 閻密)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