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春節,中國消費市場在抗“疫”下進一步呈現出回暖態勢。
中國商務部的監測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
“國民便利店”便利蜂發布的數據同樣顯示:按春節長假7天時間計算,便利蜂在銷售峰值時間段的整體服務人次,同比去年春節有26%以上的增長。其中,從服務熱力圖看,部分社區門店和景區門店,進店人次領銜其他類型門店。
不過,與此同時,便利蜂方面認為,2021年春節便利店行業的消費呈現出與往年不一樣的特點:在“就地過年”等背景下,便利店行業的年貨購置潮從大年三十持續到年初六;伴隨“云”過年的,是部分城市的外賣單量大增;從服務人群看,“Z世代”再次成為消費主力,“新一線城市”消費很活躍;此外,“深夜食堂”類商品,蒸包、小碗菜、酥餅等,也意外獲得不錯的銷量……
“就地過年”帶來持續消費:整體服務人次峰值同比增26% 年貨一直買到年初六
“就地過年”,成為“激活”便利店行業春節消費的動力之一。便利蜂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大年三十一直到大年初六,便利蜂“不打烊”的門店迎來了“持續性客流”,這也讓一部分便利蜂門店加班店長的步數平均每天維持在兩萬步以上。
數據顯示,選擇春節小長假這7天峰值時間段(上午11時-下午13時,下午17時-20時)進行比較,這期間,2021年春節整體服務人次同比2020年春節期間增長達到了26%。
從門店類型看,部分社區店、景區店成為服務人次排名前列的門店。不出意外,年貨類產品,如各類碳酸飲料、瓜子堅果、各類白酒等,成為大年三十到年初六最受歡迎的商品。
便利蜂方面還表示,同樣是因為“就地過年”這個因素,在購買年貨類產品時,搭配榜上比較多的,是熱餐、豆漿、零食,及已成為“民生基本品”的口罩。
“新一線城市”消費力旺盛:北京、南京整體領跑蘇州、深圳環比增速領先
便利蜂方面介紹,從服務人次的熱力圖綜合看,“新一線城市”在今年春節期間表現出了很強的活躍度,且消費排名靠前。
“按整體服務人次的維度看,繼北京之后,南京和天津排名靠前。”便利蜂稱,從環比2021年1月的消費增速看,蘇州(包括昆山)、深圳、杭州領跑其他城市。
這與相關城市春節期間的整體消費情況一致。舉例看,南京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在其重點監測的91家樣本企業中,7天合計實現銷售額19.3億元,同比增長131.7%,與2019年相比增長近20%。另外,杭州商場百貨、超市、汽車、餐飲、住宿等五大行業共56家樣本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14.33億元,同比增長142.1%。
購買人群“兩極分化”:“Z世代”、“銀發族”居前分別追求“恰好”和“老字號”
與此前的幾個節假日一致,“Z世代”(95后和00后)超越80后,再次成為今年便利蜂春節7天長假消費的主力客群。
但從消費特點看,“Z世代”群體整體關注“年”味產品的背后,他們在花費上沒有“大手大腳”,而是追求理性、“恰好”和健康。
該群體的消費數據顯示,小罐的可樂、小袋裝的餅干、小瓶的白酒、一片裝的巧克力,成為“心頭好”;“一人食”的小碗菜,成為部分“Z世代”群體春節持續消費的標配;從購買產品的搭配品看,生活基本品如口罩、牛奶等,成為主流選擇。
有意思的是,“銀發族”成為僅次于“Z世代”的消費群體——他們追尋的是“年味中的年味”。從商品上看,銀發族購置比較多的是瓜子、堅果、紅包,也包括一些老字號商品。
“云”過年帶動便利店外賣:下午活躍量與深夜持平零時后消費包子居前
與2019年、2020年春節不一樣,在“云過年”的倡議和背景下,2021年春節期間,便利蜂外賣單量同比去年春節,再次出現小高峰態勢。
此前,為了方便消費者購買年貨,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在1月20日至2月18日期間,舉辦“2021年全國網上年貨節”。
對此,便利蜂數據顯示,從便利蜂外賣的點單情況看,大年三十至年初六,下午時間段外賣的活躍度,與晚間及深夜基本持平。在便利蜂看來,這些,主要是“宅”家消費者的產生需求。
便利蜂數據顯示,部分城市峰值時間段的零時后外賣單量,占比整體的一半,其中,蒸包類等“深夜食堂”產品意外地獲得了消費者的追捧。這“點亮”了城市的“夜經濟”,也成為服務消費者的重要力量。
2021年春節,同樣是不一樣的春節,也出現了不一樣的消費特點。但作為“城市基礎設施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便利店依然是春節服務各類客群的重要力量。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