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進行升級改造,增強互動體驗感,提升時尚感、品質感;開展富有成效的全渠道營銷,在更多維度宣傳企業品牌,延伸服務;改善與品牌商的關系,初步改變了商場經營和商品經營“兩張皮”的情況……近年來,謀新求變、擁抱新生的百貨業出現了三個積極的變化。不過始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行業帶來沉重打擊,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對百貨店的生意影響最大。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21-2022年中國百貨零售業定量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6.0%、11.7%、12.8%和12.0%。百貨業態在經濟向好時反彈強勁,但在疫情等特殊情況下受影響最大,如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各業態的銷售增幅均不及2021年。按零售業態分,上半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專業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2%、2.8%,百貨店、專賣店分別下降8.4%、4.1%。
同時,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選取80家具有代表性的百貨企業為樣本,重點分析毛利率、人效、坪效等指標增長情況。數據顯示,2021年,百貨的客流恢復較為明顯,特別是高端百貨和體驗較為豐富的門店。樣本企業平均單個百貨店日均客流為7600人,比2020年的平均6100人有明顯提升,但多數企業表示客流量仍不及2019年,約為2019年的九成。
但在2021年向好的趨勢下,2022年上半年多地疫情的反復,部分主要城市大面積且長時間關店、居民外出受防疫限制、減少非必要消費等對百貨行業造成的影響超過前面兩年。
根據已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的百貨上市公司來看,大多數企業都感覺“壓力山大”:中百集團預計2022年1至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400萬元至4700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40.34%至708.71%;百聯股份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4億元至-1.1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王府井集團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6億元至4.35億元,同比下滑37%至23%。此外,廣百股份、步步高、大連友誼、翠微股份、茂業商業等百貨企業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也都顯示虧損或利潤大幅下滑。
中百協認為,盡管面臨較大困難,但展望百貨發展,依然前景可期。在消費端,具有增加品質消費的需求,在供給側,作為品質消費主渠道的百貨業態,通過差異化、體驗化和商品力,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些需求。
從外部看,消費理念改變和恩格爾系數下降是兩大支撐因素。一方面,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品質、綠色、健康,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更加追求品質生活,更在意商品設計風格、品牌力、新品、IP等特點。隨著品質消費升級,奢侈品消費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統計數據顯示,由于連續兩年遠超其他國家的高速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在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占比上升到30%。
另一方面,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例,一般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也就是說吃類商品的消費額,在經濟增長的大前提下,在CPI和人口總量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消費的占比呈下降趨勢。食品支出的下降對應是升級品類的提升,每一個百分點的變化對應的都是上萬億的消費,對消費品類的影響巨大。
從內部看則存在差異化、體驗化和商品力三大變革因素:首先,近幾年經營業績突出的企業,都是在差異化上做足了文章,如SKP、杭州大廈、銀泰百貨等。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減,但結構性紅利仍然突出,做好品牌定位是卓越運營的重要前提。其次,線下商業既要體現線下互動和現場服務的優勢,又要充分利用數據化手段,延伸服務時間和空間,以卓越體驗吸引、留住顧客。最后,百貨企業通過包括商場定位、品牌組合、商品價格、商品服務等的全面提升,將讓顧客感覺到物有所值,更有心理的滿足,也會增添百貨業態的新魅力。(記者 李子晨)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