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中消協組織開展了“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及分析監督工作。本次調查采取消費者認知調查和體驗式調查兩種方式。其中,中消協通過研究吸收國內外理論研究成果,設計“第三方測評”消費者認知評價體系,認知調查對象為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常住居民,共回收樣本6231份,有效樣本5972個,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5.84%。
數據顯示,近八成消費者在購物前經常會在網絡上搜尋相關產品的“第三方測評”,主要動因是了解真實使用體驗和挑選出最具性價比的商品,尤其是年齡段在19—39歲的消費者,“第三方測評”信息對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較大。
其中,消費者會在購物前觀看“第三方測評”的主要動因是了解真實使用體驗和挑選出最具性價比的商品;六成以上消費者搜索“第三方測評”主要為了觀看真實的使用體驗,以及挑選出最具性價比的商品。相對于男性消費者,女性消費者更看重使用體驗、發現新產品。
此外,消費者認為“第三方測評”當下存在信息不真實、團隊不夠專業、缺乏行業監管等急需解決的問題,“無標準測評”“以商養測”等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產生較強的負面影響。而有不到5%的消費者從來沒有/基本不會在網絡上搜尋相關產品的“第三方測評”,主要是因為“第三方測評”存在虛假評測、以商養測的行為,或者沒有準入門檻、魚龍混雜。
調查顯示,七成以上消費者認為虛假測評會造成負面社會輿論,一半左右消費者認為“第三方測評”亂象會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第三方測評”結果的一致性表現較好,但商品質量仍需關注。24.9%的消費者通過“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與評測結果非常一致。99%的消費者認為通過“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與測評結果一致(非常/大部分/基本一致)。“第三方評測”結果的總體有效程度表現較好,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基本一致/大部分一致占比74.1%)。
調查顯示,62.8%的消費者通過“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沒有/很少出現質量問題,37.2%的消費者反映通過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出現過質量問題(經常出現/出現過)。但男性、50歲以上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出過質量問題的比例較高,在微博、快手、微信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出過質量問題的比例較高。(中 消)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