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消費潮來臨。7日,中消協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防范“網絡購物退貨退款”騙術,即不法分子以平臺退貨退款名義實施詐騙活動。
據介紹,有的不法分子事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消費者的購物信息,謊稱是電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質量問題”“快遞丟失”“會員充值出現問題”等話術謊稱進行超額賠付,誘導消費者離開官方平臺,下載虛假APP或加入微信群進行賠付,從而進一步套取消費者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最后將消費者的錢款轉走。
有的不法分子以“激活退款通道”“繳納退款保證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匯款,稱會將錢連同賠償一并返還給受害人,當受害人將錢轉至不法分子提供的賬戶之后,又會以其他借口誘導受害人繼續進行轉賬,連續詐騙。為此,中消協提醒消費者:
一要了解退貨退款流程。正規網購平臺的退款、賠付款都是從顧客支付賬戶原路返回,沒有所謂的“退款鏈接”,也無需下載其他APP,要求另行下載APP或掃碼入群等大概率是騙子。如果快遞丟失,物流公司一般會將等額貨款賠給賣家(寄件人),再由賣家重新發貨,不會主動聯系收件人進行退款,更不可能提供“退款鏈接”。凡是接到自稱“商家”或“客服”的電話,聲稱商品需退款或重新付款時,一定要通過正規流程辦理,并第一時間登錄官方平臺核實真偽。
二要保護個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隨意點擊陌生鏈接,不掃描陌生二維碼,不下載陌生軟件,不加入陌生群聊,尤其是要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賬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預防網絡詐騙。
三要警惕涉卡轉賬。網絡詐騙的最后一步大都是誘騙受害人轉賬。不管什么理由,如出現提供銀行卡賬號密碼、轉賬、匯款等要求時,應立即停止。據新華社
案例
近日,重慶兩江新區警方發布近期典型電信詐騙案例,揭露“雙十一”期間高發騙局,提醒群眾提前練好“防騙術”,謹防被騙!
●為退174元,楊女士被假客服騙1.55萬
近日,家住兩江新區的楊女士接到一名自稱“淘寶客服”的電話,對方聲稱楊女士購買的兒童服裝因貨品缺貨,只要楊女士愿意配合退款,店鋪會賠付楊女士三倍賠償金。
聽客服能準確說出自己的購買信息,楊女士想也沒想就相信了。隨后,客服要求楊女士添加所謂的“某寶客服”,楊女士進入虛假理賠網頁界面,按提示輸入了銀行卡號、手機號等信息,一步步踏入“假客服編織的退款陷阱”。
為拿到174元的退款,楊女士先后向對方轉賬了8000元和7500元。隨后,“假客服”便杳無音信,楊女士這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
●低價買愛馬仕?孟女士被騙80多萬
近日,孟女士在網絡上認識一名好友,對方以有朋友在愛馬仕專柜上班、能低價代購限量款愛馬仕包為由,誘導孟女士轉賬代購,并提供了快遞單據。孟女士信以為真,向其轉賬第一筆貨款,隨后對方卻以貨物緊張為由,但可加價優先供貨并加大供應量為誘餌,誘騙孟女士先后多次轉賬共計80余萬元,隨后網絡失聯,孟女士被騙報警。
●刷單返利,李先生損失22萬多元
近日,李先生收到一條“雙十一福利活動,關注某店鋪某商品,可得2-8元不等傭金”的短信。李某聯系了對方,進入“新人派單”聊天群,在群內搶紅包,并按照客服提示做點贊返現任務,得到傭金27元。
隨后,李某又按要求下載注冊App繼續做大額“打榜”任務,對方稱要在App內做任務必須墊資,于是李某充值1000元到“易通”App的錢包里,并選了一個600元的單,完成后得到傭金160元,提現時卻被告知操作失敗!對方以必須完成“四聯單”任務、修復數據等理由,誘騙李先生先后轉賬多次,共計損失22萬余元。
轉自:重慶晨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