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活水“貸”動鄉村振興取得積極成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09





    穩步加大涉農貸款投放 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金融活水“貸”動鄉村振興取得積極成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撐。近年來,金融活水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貸”動鄉村振興取得積極成效,為鄉村振興帶來更多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了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支持力度持續加強


      近年來,人民銀行等部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讓字鎮海字村,此前的大片鹽堿地已變成了連片稻田。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吉林分行向松原鹽堿地改造項目投放貸款3.6億元,預計年末將實現新增耕地1468公頃。項目整體建成后,預計可耕地增容15萬畝,糧食增產1億斤,農民增收1.3億元。


      今年以來,銀行業穩步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5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重點加大了對農村產業升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地區主導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新產業新業態。積極支持各類農業園區建設,助力構建以產業園為引擎、產業集群為骨干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


      截至8月末,工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近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超過20%。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銀行8月末涉農貸款余額增幅也都在15%以上,為近年同期最高。農業銀行縣域網點數量已達1.27萬個,占全部網點的比例為56.4%。


      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感謝農業銀行在最關鍵的時刻給予我們企業的支持,這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到賬,公司就可以擴大生產了!”一家農投集團的負責人激動地說。據悉,農行貴陽分行結合當前信貸政策及企業經營特點,給予企業金融支持,幫助企業節約了融資成本,解決了企業的融資難題。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助于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裝備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激發農民創業創新活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就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生活品質,增強農民幸福感。今年來,金融服務“三農”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為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出臺,提出鼓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為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更多長周期、低成本貸款;穩妥推進縣域普惠金融試點;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持續開展“裕民快貸”“地押云貸”“林農快貸”。


      6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對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金融服務、強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金融支持、加強農業強國金融供給等9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意見還提出,加大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金融支持力度,強化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服務,做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服務,推動現代鄉村服務業和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發展,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增收,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加大對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金融支持力度。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家銀行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擔保費率、發放信用貸款等方式,持續提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養殖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水平。


      目前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鄉鎮覆蓋率為97.92%,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鄉鎮保險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效滿足了農村居民現金存取、匯款、生活繳費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推動了鄉村產業提質升級。


      產品服務向“新”而行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離不開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國家鄉村振興局等部門推動農村金融創新,著重實現金融與農村生產要素融合、產業融合,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生態,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人民銀行麗水市中心支行創新推出以生態資產作為抵質押物的“生態抵質押貸”,配套機制建設,有效激活生態產品金融屬性、拓寬生態發展融資渠道,打通“生態產品”變“生態資本”通道。


      河南省蘭考縣今年被納入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縣,在建設過程中,當地發現僅靠傳統的財政投入不能滿足建設資金需求,而商業銀行由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周期長、收益不穩定,也缺乏參與的積極性。為解決這一難題,當地政府與農業銀行合作,由縣政府投資成立建設主體向銀行貸款,并將村集體、農戶以及高標準農田的經營主體等利益方全部納入。通過這一創新融資模式,蘭考縣8個鄉鎮的21萬畝農田,首批就獲得了農行5億元信用貸款,高效地解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資金難題。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積極推動產業振興,探索推出“秭歸柑橘全產業鏈1條主線,打通育苗、種植、加工、銷售4個重點環節,配套N種金融產品”的“1+4+N”秭歸柑橘供應鏈金融模式,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并實現金融村干部全覆蓋,多樣化暢通融資渠道,有效助力秭歸鄉村振興加速。


      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鄭恩海和村民們正忙著收割水稻。鄭恩海多年來一直從事種業生產,在建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創新推出的“福種貸”支持下,成為村里的種業大戶。“有了銀行貸款支持,今年我家制種面積比原來多了300畝,收入預計多兩成。”鄭恩海說。


      眾多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拓展業務品類,積極打造惠農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開辟創新金融服務新道路。(劉峰)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