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不斷推出支持夜經濟發展的政策。各種政策落地見效、消費回暖步伐加快,不只是城市,縣城的夜晚也熱鬧起來。
零售平臺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0月,不管是商品零售訂單,還是服務零售訂單,均有四成發生在夜間。
隨著即時零售滲透的行業和品類持續擴大,不少縣城消費者嘗試“外賣點一切”。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0月,美團平臺上縣城夫妻店的即時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32%,寵物食品的銷量同比增長136%,美妝用品的銷量同比增長119%。
不同于餐飲外賣,晚上6點之后是非餐訂單高峰期。從品類上看,酒水是夜間消費最高的品類,67%的訂單發生在夜間。便利店、果撈店、冰品店也有四成以上訂單在夜間完成。夜間銷量增幅最大的品類是服飾配件,今年10月夜間訂單占比36%,高于去年10個百分點。
“以前晚上靜悄悄的,現在即便是到了冬天,外頭也是燈火通明。”湖北仙桃的王澤兩年前開了一家小超市,吃過晚飯后就到了一天中最忙的時候,打包、分揀的訂單明顯變多,騎著電動車的外賣員從門口不斷路過,“夜里外賣訂單更多,尤其是酒水飲料。”
▲2019-2022年縣域即時零售發展增速。數據來源:美團研究院
隨著數字經濟對服務零售的滲透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縣城消費者也通過互聯網發現身邊的優質服務。今年5月至10月,美團上約四成服務零售訂單發生在18點至次日6點。
“游客們會跟著大眾點評的評價過來,團購券日銷超過1000單。”湖州安吉縣一家西餐店主理人莘程說。美團數據顯示,上半年縣城西餐品類相關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倍。單看浙江省的安吉縣,西餐品類本地餐飲到店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188%。
受益于國家的戰略部署和持續的資源投入,我國的縣城已經普遍建設成為基礎設施發達、公共配套完善、信息暢通的現代化縣城。壹城智庫研究顯示,2022年我國已經有52個縣域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
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快速下沉,縣城鄉村居民的網絡消費習慣逐漸養成。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縣域商業體系日趨豐富和完善,但單純的線下供給仍然無法滿足本地需求。大型商業體的網點密度不足、商品品類單一,使得縣域居民的消費需求大多通過本地傳統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夫妻便利店和部分小型商業廣場滿足。
業內人士稱,以即時零售、社區電商為代表的本地零售新業態,順應便民需求在縣城本地生根發芽,可以通過細密的履約配送體系覆蓋更廣區域,能夠幫助緩解縣域商業設施布局不均衡的問題,有望成為未來縣域商業體系的新增長點。(劉明宇)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