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認識到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正在通過制定政策和提供資金支持來推動老年經濟的發展。
今年1月,中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發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老年助餐、養老照護、文體服務、適老化改造、金融支持等多維度出發,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全面系統地對銀發經濟產業作出前瞻性布局和規劃。《意見》聚焦老年人需求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明確了銀發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措施,釋放出加快建設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體系的明確信號。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3億人左右;到2035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這一龐大的老年群體將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老齡化催生了相當規模的銀發經濟,也就是以老年人為目標客戶的相關產業。因此,我國銀發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19萬億元,屆時銀發經濟將會占到總消費的28%,同時占GDP的近10%。
銀發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促進銀發經濟的關鍵在于綜合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創新產品和服務,以及政策的支持和引導。銀發經濟不僅包括直接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還包括由這些支出所產生的進一步經濟活動。因此,發展銀發經濟,既有助于解決老年人口面對的現實問題,幫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質量,同時也有助于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他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促進了醫療保健、休閑娛樂、智能家居等行業的發展。另外,社會觀念的變化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教育、文化娛樂等,這也為老年經濟提供了發展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發展為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可能。特別是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
不斷探索更豐富、更優質的養老模式和服務,不僅在于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在于推動相關產業釋放出更大的發展潛能。未來,國家將著力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銀發經濟成為朝陽產業,煥發出“年輕態”,幫助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肖睿平)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