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早教、健身等預付式消費領域出現的“職業閉店人”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受到社會關注。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職業閉店人”是指專門為經營不善尤其是采取預付費經營模式的經營者,策劃閉店方案、實施閉店行為,并處理經營者遺留維權糾紛的群體。職業閉店行為多發生在預付式消費領域,目的是幫助經營者套走預付消費資金,逃避法律責任,降低向消費者承擔責任的成本和風險。
為防范職業閉店行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消費前,建議消費者先評估真實消費意愿和實際消費能力,再結合商家信譽、商品服務質量等信息貨比三家,謹慎做出決定。
預付式消費務必簽署書面合同。消費中,建議消費者要求經營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提供書面合同,仔細審閱商品服務的具體內容、價款費用、預付款退還方式、違約責任等條款,盡量避免一次性大額充值,妥善留存發票、收據、與經營者溝通記錄等憑證。
消費后,如果發現商家停業、關門、跑路、失聯并且具有職業閉店行為特征,建議消費者收集相關證據,向當地消協組織或者有關行政部門投訴。(記者齊志明)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