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發消費新動能 餐飲界掀起“業態混搭”新風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26





      在餐飲行業的廣闊舞臺上,一場名為“業態混搭”的變革正悄然上演。從火鍋與KTV的奇妙結合,到超市內嵌食堂的新嘗試,再到快餐店變身茶咖休閑空間,以及小店專攻外賣、大店塑造品牌的戰略分化,餐飲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創造力,通過“線上+線下”“吃喝+玩樂”的多元業態融合,為消費者繪制出一幅幅豐富多彩的消費畫卷,同時也為行業自身注入了澎湃的新動力。


      餐飲界刮起“業態混搭”風


      “業態混搭本質上是功能的集成與創新的融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指出,“在電商沖擊和成本壓力之下,這是實體行業根據多元消費需求進行的積極調整與自我革新。它不僅僅是經營模式的一次簡單更新,更是對傳統商業邏輯的一次深刻重塑。”


      商超跨界餐飲作為“業態混搭”的先行案例,早已成為行業內的熱議話題。盒馬鮮生的成功實踐,以及物美、永輝等超市的跟進,不僅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享受到了美食的便利,也為超市帶來了更多的客流與活力。“超市本來就具有蔬菜、肉類的供應鏈優勢。我們精心挑選供應商,每日提供新鮮凈菜。既能保障食材的安全,又提高了出餐效率。” 北京中關村的一家物美超市“大食堂”區域負責人表示,對于超市而言,這是一種“業態混搭”的新嘗試,也順應了實體店轉型升級的趨勢。


      而“線上+線下”的融合模式,更是被餐飲企業視為打破傳統邊界、拓展市場空間的金鑰匙。歐陽日輝進一步解釋:“線上業務通過外賣、直播、團購等方式,極大地拓展了實體商業的服務半徑和客戶范圍,增加了交易頻次。線下則通過多元場景的構建,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立體的消費體驗。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了餐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消費升級。”


      其中,“衛星店”是連鎖品牌新的“業態混搭”模式。小門店做“衛星店”,專門經營線上業務;大門店做線下場景融合,提供多元體驗。比如,太二酸菜魚在廣州、深圳、上海及廈門等多地開設外賣“衛星店”,凸顯其外賣專營特色,并計劃今年開出50家品牌“衛星店”。


      以中餐品牌老鄉雞為例,其“衛星店”模式的成功實踐,為“業態混搭”提供了新的注解。老鄉雞董事長束小龍表示:“‘衛星店’模式不僅優化了我們的成本結構,提高了人效和坪效,還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訂單和口碑。這是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的一條新的增長路徑。”同時,老鄉雞推出的“老鄉茶咖”,更是將中餐、咖啡、茶飲等多種業態巧妙融合,滿足了消費者在就餐過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激發餐飲消費新動能


      今年以來,圍繞打造消費新場景的利好政策頻頻出爐。釋放“業態混搭”新活力,正在成為激發消費新動能的發力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鼓勵培育購物消費新場景,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北京發布的《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到,培育一批多元消費融合品牌。支持企業開展跨界經營、異業合作,拓展新產品和新體驗。


      “傳統的消費場景是商家開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單向地提供服務;消費新場景具有消費者參與、注重情感表達、體驗感豐富、線上線下融合等特點。”廣東財經大學教授、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王先慶表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偉認為,“業態混搭”既是場景創新,又是模式創新。其本質是功能的集成,能達成“1+1>2”的效果。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餐飲界之所以關注“業態混搭”,是因為線下實體商業的競爭加劇,品牌要在單一的傳統業態之外,尋找新的增長潛能。而隨著居民對于線上和體驗式消費需求的提高,餐飲企業也看到了“業態混搭”對于提升銷量、樹立品牌差異化優勢的機會。


      對于“業態混搭”的未來發展趨勢,王先慶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傳統的消費場景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消費新場景應該具備消費者參與感強、注重情感表達、體驗感豐富、線上線下融合等特點。‘業態混搭’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通過不同業態的互補與融合,為消費者創造了更加便捷、舒適、有趣的消費環境。”


      專家分析指出,“餐廳+衛星店”“超市+食堂”等新業態讓消費者耳目一新,也給不少實體商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目前很多實體商業努力優化線下門店的消費場景,擴展線上平臺經營,融合多元業態。對于連鎖品牌而言,有差異化地做門店,大店做線下的體驗,小店做線上外賣,具有兩條腿走路的優勢和穩定性。


      不過,專家也提出,餐飲企業要想在長期發展中站穩腳跟,獲得口碑與銷量的雙贏,還要進一步找準定位,警惕以流量噱頭為目標隨意混搭。在消費者對體驗、價格、場景需求愈加多元的今天,要立足消費者需求,進行合理混搭,持續發掘融合消費的市場潛力。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